脖子、腋窝、腹股沟,长出“馒头大”肿块,乳房溃烂流脓,这个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让她十几年来痛苦不堪,经历各种方案的化疗,复发、进展、严重感染。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她将何去何从?
巧用新方案,重获新生机
“当时我是被救护车拉来的,白细胞比正常人高了多倍,严重贫血、血小板低。我的左边乳房,烂了海碗口大的一片,上面厚厚一层脓,反复高烧40度,医院都说已经晚期没啥可治了,叫我放弃回家。”近日,医院血液科八病区,75岁的刘奶奶说起治病之路,艰辛历历在目。
20年前,刘奶奶刚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寒冬里的一天,她突感受凉发烧,扁桃体肿大,以为是“腮腺炎”,口服消炎药却不见好。
后来,刘奶奶又发现颈部、腋窝、腹股沟出现了包块,年元月,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CLL)。
13年间,刘奶奶医院接受了“环磷酰胺+阿霉素”““氟达拉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等十几个周期的化疗,经历了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病情时而稳定时而进展。
年,刘奶奶发现左侧乳房下面长了几个小水泡,抹药、热敷都不见好。随后水泡开始破溃,从绿豆大小慢慢长到海碗口大,溃烂流脓,并且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胸闷,高烧不止,刘奶奶被病痛折磨得起不来床,医院进行了各种抗感染治疗,但白细胞持续升高,贫血越来越重,血小板越来越少,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家人四处打听,医院血液科周可树主任是慢淋方面的专家,抱着一线希望,极度虚弱的她被送到该院求助。
周可树介绍,像刘奶奶患的CLL,是一种惰性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人群,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CLL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CLL的临床预后异质性大,有些患者可长期观察不需要治疗,有些患者病情缓慢进展需要治疗,还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一经诊断需要立即进行治疗。而伴有染色体17p缺失及p53突变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对常规化疗反应很差,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这些预后不良尤其是高龄的患者,传统的化疗方案如氟达拉宾联合环磷酰胺,不但疗效不好,还会因其严重的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造成患者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导致死亡率增加。
刘奶奶年龄大,病程长,既往经历了多次化疗,脏器功能差,免疫力极度低下,合并严重感染,并伴有17p缺失(不良预后因素),病情危重,治疗极为困难,预后极差。虽然小分子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在CLL的治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当年这些药物尚未进入我国。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在强力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下,同时应用更为巧妙的、低毒的治疗方案控制原发病,才能挽救这个终末期慢淋患者的生命。”周可树说。
周可树主任凭借多年丰富经验,为刘奶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在强力的抗感染和全身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先使用环磷酰胺降低白细胞,随后分次应用了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和小剂量甲强龙,在白细胞明显下降后,又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和小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几个疗程后,应用小剂量来那度胺维持。
来那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尤其是与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来那度胺的应用常被忽视。
周可树主任巧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和小剂量来那度胺的无化疗新治疗方法,让刘奶奶病情迅速好转,不仅体温正常了,溃疡逐渐愈合,血象也慢慢恢复,生活逐步自理。在此后近一年时间里,周可树让刘奶奶持续用小剂量来那度胺维持,刘奶奶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血象一直处于正常范围。
“年8月28日,是我遇到周可树主任的日子,是她和她的团队救了我的命,我感觉一点点活过来了,医院,到现在还能做家务,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刘奶奶说。
临床试验,开启治疗新时代
年5月,刘奶奶在定期复查时发现,白细胞升高,淋巴结比以前稍微增大,周可树主任考虑疾病又进展了。
这次疾病进展,刘奶奶赶上了好时候,当时周可树作为主要研究者(PI)负责的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注册临床试验在我院刚刚开始。经评估之后,刘奶奶符合入组条件,成功入组到了这项临床试验当中,用上了治疗慢淋的最好的靶向药物。
“加入临床试验后,我几乎没啥不良反应,到现在马上4年了,也没有复发。以前寻医问药花了不少钱拖累了子女,现在入了临床试验,享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刘奶奶说。
“近年来,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成为了CLL的优选治疗,成功开启了CLL的无化疗治疗时代,也是所有CLL治疗指南里的优先推荐。在我中心开展的泽布替尼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瘤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