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1、炎症的定义
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局部反应:红、肿、热、痛、功能障碍。(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升高。3、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
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2、化学性因子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
4、坏死组织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ration)、渗出(xudation)和增生(prolifration)。(一)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
2、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过程,加重组织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产物
(二)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2、血管通透性增加(1)内皮细胞收缩(2)内皮细胞损伤(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3、渗出液的作用: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4、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1)白细胞边集(2)白细胞粘着(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4)白细胞的局部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5、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性介质: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化学因子(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血栓素)、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NO及神经肽。(2)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介质
扩张血管
通透性
趋化作用
其他
缓激肽
+
+
-
疼痛
组胺
+
+
-
C3a
-
+
-
调理素
C5a
-
+
+
C3b,C3bi
前列腺素
+
加强其他介质
-
疼痛、发热
白细胞三烯B4
-
-
+
C4,D4,E4
-
+
-
支气管/血管收缩
IL-8,TNF
-
-
+
发热
NO
+
细胞毒性作用
PAF
-
+
+
支气管收缩
P物质
+
+
-
三、增生
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意义:防御、修复。
医学资料,学习方法,医学科普
+医学资料可打印版
请
可增生,并转变成特殊形态的细胞:类上皮细胞,伤寒细胞,Aschoff细胞
多核巨细胞由巨噬细胞增生融合而来,如异物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2、常见病因3、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1)异物性肉芽肿(2)感染性肉芽肿:细菌:结核杆菌—结核病,麻风杆菌-麻风,革兰氏阴性杆菌-猫抓病
螺旋体等。4、肉芽肿性炎病理变化:以结核结节为例:
中央——干酪样坏死周围——放射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可见郎罕氏巨细胞外围——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第五节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一、致病因子的因素
二、全身性因素:
1、免疫状态
2、营养状态
3、内分泌状态
三、局部因素:1、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
2、炎症渗出物和异物是否被清除或通引流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医学资料,学习方法,医学科普
+医学资料可打印版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