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19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考察调研温州民间工艺保护、传承与发展状况。
瓯塑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锦云介绍瓯塑的工艺特色
与彩石镶嵌国家级传承人缪成金及其子缪一川做专业交流温州素有瓯越名城、百工之乡的美誉。18日上午,潘鲁生一行首先来到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楼,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塑大师工作室。潘鲁生对浙江特色工艺“三雕一塑”之瓯塑精雕细琢的工艺表示赞赏,建议加快新生力量培养,使之成为“百工之乡”的金名片。潘鲁生主席在彩石镶嵌巨幅屏风作品前
潘鲁生一行来到鹿城区仰义街道崇林斋彩石镶嵌艺术馆调研。彩石镶嵌于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应材施艺”“因色取巧”的工艺代表。潘鲁生详细了解彩石镶嵌中塑形、拼接、雕刻、粘合等工序,观摩国家级传承人缪成金及其子缪一川的代表作品。他指出,民间手工艺应发扬师承传统,坚守特色技法,传承工匠精神;如果缺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丢失传统工艺的精髓和神韵,片面迎合市场及追求包装精美,是徒劳无益的。温州发绣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民协主席孟永国向潘鲁生主席介绍温州发绣制作技艺潘鲁生一行走访了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和发绣艺术馆。温州发绣是浙江五大名绣之一,最早起源于元代,是以人的天然色泽发丝为材料,施针度线塑造形象的传统工艺。作品多次在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中作为国礼,赢得赞誉。温州大学于年成立温州市人像绣研究所(现温州市发绣研究所),20年来佳作迭出,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温州发绣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民协主席孟永国向潘鲁生介绍了温州发绣作品的构思构图、选发、绷料、上稿、绣制和下绷装裱、装框等工艺流程。潘鲁生表示,温州发绣手法不断创新,创作题材不断拓展,实现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发绣艺术作品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越来越多,希望温州发绣在传承和发展中寻求突破,不断增添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考察乐清特色民间彩扎工艺首饰龙,与国家级传承人林顺奎交流
考察乐清特色民间工艺细纹刻纸潘鲁生一行专程到乐清市作专题调研。乐清市有六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乐清首饰龙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乐清市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木雕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潘鲁生先后考察了乐清林氏细纹刻纸与首饰龙艺术馆、乐清市虞金顺木雕艺术研究所、乐清市高公博木雕艺术研究所和浙江鸿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与民间工艺家进行了专业交流,并对加强乐清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守正创新提出建议。在黄杨木雕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工作室观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早期黄杨木雕习作《白毛女》
在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尧辉工作室在温州考察调研过程中,潘鲁生指出,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明确目标,对乡村振兴、文化发展做出部署,温州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活力。民间工艺家要传承好祖辈留下的传统工艺,同时要积极探索、不断创作富有时代生活气息、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现在,中国民协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两大工程,就是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出版传播,建设国家民间文艺资源库和基因库,并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服务文创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希望广大民间文艺家共同努力,实施好“两大工程”各项工作。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副处长孔宏图,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温州市文联*组书记周新波、市文联主席杨明明,乐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益正,乐清市副市长陈微燕,温州市民协主席孟永国,乐清市民协主席吴尧辉等陪同调研。(由浙江民协、温州民协供稿)(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