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声科
■入院后查:
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胶体金):弱阳性(±);
抗核抗体13,ANA(主要):抗核抗体ANA(IIF):阳性(+);
ANA主要核型(3.2倍滴度):1:均质型
T-SPOT.TB: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有反应性;
特异抗原A(ESAT-6)孔:;特异抗原B(CFP-10)孔:15;
结核感染原因结核分枝杆菌MPB64抗原检测出现危急值:阳性+
■淋巴结穿刺病理:
淋巴结穿刺物MTB/RIF: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复合体DNA):检出(极低)
■抗结核治疗两月后复查彩超颈部淋巴结:
拓展
●概述:
结核性淋巴结炎是肺外结核病(tuberculosis,TB)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被称为淋巴结核。
●流行病学:
结核病是全球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第一的疾病。有超过17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25%)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年新发82.3万例。
在发展中国家,高达43%的外周淋巴结肿大是由结核病引起
在年美国报道的例结核病例中,已证实无肺部受累的肺外结核病例约占20%。
在年全球的万新发病例中,肺外结核占15%。
结核性淋巴结炎更常见于女性。
●发病机制:
孤立性外周结核性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由原发性结核感染期间(也许是在多年前)血行播散部位的疾病再激活所致。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是由于结核感染累及扁桃体、腺样体和Waldeyer环,从而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年轻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孤立性慢性无压痛的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比较罕见。部分伴发热。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结核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表现,占63%-77%。
最常见的是颈前三角区或颈后三角区出现单侧肿块,双侧发病不常见,虽然大多数患者中疾病仅累及单个部位,但该部位可能有多个淋巴结受累。
结核性淋巴结炎的其他发病部位包括腋下淋巴结、纵膈、腹膜、腹股沟淋巴结及乳腺内淋巴结。
●诊断手段: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淋巴瘤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超声:
可用于病变的诊断和随诊,但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诊断。
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
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HL):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1.3:1,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呈单峰分布。90%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35%~50%。中位发病年龄为50~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初起时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超声表现:
1.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多发,呈椭圆形、类圆形,L/S2;
2.淋巴结之间可见融合;
3.皮质明显增厚呈低回声,不均匀,少数可见液化、化疗后可见钙化;
4.特征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极低回声;结节内网状结构;
5.淋巴门早期多数存在,但偏心,部分无淋巴门样结构;
6.多数为淋巴门血流,部分为混合型或周边或中央血流,血供丰富(为所有淋巴结血流最丰富)。
CASE:
2.淋巴结转移
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此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
原发灶多数在头颈部,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多见。
锁骨上转移的原发灶多在胸腹部。
60%的锁骨上淋巴结为恶性。
超声表现:
1.外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增大,L/S2。
2.多数边界清晰,部分包膜外浸润。
3.皮质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多数回声较正常强,但比肌肉回声低。
4.内部回声常不均匀,考虑为坏死所导致。
5.内部可见钙化。
6.多数淋巴门消失。
7.多数不融合,但放化疗后50%出现融合。
8.血流特征性表现:边缘型或混合型,近%有边缘型血流
9.RI比良性高,多0.7。
CASE:
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急性和慢性感染皆可引起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急性初期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停止。
慢性较硬,能推动,最终可缩小或消失。
50%的肿大淋巴结可能是炎症所致。
在颈部,主要分布于I、II、III区。
超声表现:
1.多数呈椭圆形、梭形,部分呈类圆形,L/T2
2.皮质增厚且均匀一致
3.回声减低,髓质呈强回声,皮、髓质分界清晰
4.淋巴门居中存在
5.包膜完整、纤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6.低阻血流,96%为淋巴门血流,RI0.7。
CASE:
4.菊池病
菊池病是一种良性淋巴结肿大的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痛、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及皮肤改变为基本特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是机体免疫失衡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对激素反应良好。
多发生于年轻女性。
病理分型:增生型、坏死型、黄色瘤型。
增生型:声像图为均匀低回声,淋巴门完整。
坏死型:部分为不均质低回声,伴淋巴门破坏,淋巴结内部回声改变与坏死的程度及坏死范围有关;部分为均匀低回声。
黄色瘤型:罕见。
超声表现:
1.淋巴结多而小,长径约2cm,多数呈近椭圆形,多位于II区。
2.多数淋巴门存在,少数淋巴门消失。
3.高回声晕,特征性改变。
4.多数为淋巴门型血流。
CASE:
治疗
●治疗原则:
包括化学治疗、对症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化学治疗是核心。
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治疗方案:
常用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链霉素S。
初始活动性结核:2HRZE/4HR。
●治疗反应:
结核性淋巴结炎对有效治疗的反应特别缓慢,并且治疗期间或停止治疗后淋巴结可能会增大。
20%发生率。
大多数反常反应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3周到4个月之间;
复发率:接受结核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患者中复发率高达3.5%。少数(7%-11%)患者在疗程结束时仍有可触及的淋巴结。
参考文献
点击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