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作者:徐岭植
医院:大连医院
病例摘要
年龄:69岁
性别:女
婚姻状况:已婚
生育状况:G2P2
主诉:年7月以“发现右乳肿物3个月余”为主诉入院。
现病史:年4月无意中发现右乳肿物1枚,大小约1.0cm×0.5cm,质韧,乳头凹陷,无乳头溢液,不伴疼痛,患者未在意,后肿物逐渐增大,就诊于外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肿物,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未见超声报告)。
既往史:十多年前行右下颌肿物切除术,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右侧乳头凹陷,乳头乳晕周围皮肤可见橘皮样变,右乳乳头乳晕后方可触及肿块1枚,大小约4.0cm×4.0cm,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形态不规则。左乳无局部红肿及皮肤改变,乳头无凹陷,无溢液,左乳未触及明显肿物,双腋下及双侧锁骨上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未见明确异常(包括肿瘤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
.7.20胸部CT示:右乳病灶,大小约35mm×32mm,恶性可能;双肺多发小结节灶,最大约10mm×9mm,转移可能;右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
.7.22乳腺增强MRI:右乳肿物,大小约36mm×30mm×29mm,乳腺癌可能性大,BI-RADS5级;右侧腋窝多发较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
颅脑CT、腹部CT及骨显像未见异常。
.7.17行右乳肿物及右腋下淋巴结穿刺,细胞学示:右乳肿物及右腋下淋巴结穿刺标本均可见癌细胞。病理示:(右乳肿物)腺癌。免疫组化:ER95%中-强,PR70%中-强,HER2(2+),Ki-%,FISH:HER2无扩增。
入院诊断
右乳腺癌IV期cT2N1M1;右腋下淋巴结转移;肺转移。
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
治疗方案
在第1、14、28天和之后每28天应用氟维司群mg肌肉注射。
治疗效果
病例总结
患者为绝经后老年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右腋下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分子分型为HR阳性、HER2阴性,既往未行任何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属于内分泌治疗敏感人群。
其治疗方案依据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研究结果。FALCON研究证实,晚期未经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氟维司群较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可进一步延长PFS——ITT人群中位PFS分别为16.6个月和13.8个月(HR0.;95%CI0.~0.;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ONALEESA-3研究证实,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一线治疗的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PFS可达33.6个月,采用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患者PFS可达到19.2个月(HR0.,95%CI0.-0.)。版的NCCN乳腺癌指南指出,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和氟维司群单药均是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Ⅰ类选择。我国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和CBCS指南也同样推荐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和氟维司群单药用于内分泌治疗敏感的绝经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
由于本例患者存在肺转移,无内脏危象,既往未采用过内分泌治疗,晚期一线治疗适合选择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方案,但其由于经济原因未应用CDK4/6抑制剂,故应用氟维司群单药治疗,4周期后疗效评价PR,PFS超过15个月,目前右乳腺病灶及双肺转移病灶持续PR。尽管在FALCON研究中,内脏转移亚组分析显示氟维司群单药治疗和阿那曲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位PFS分别为13.8个月和15.9个月(HR0.99;95%CI0.74~1.33),但一项由邵志敏教授团队进行的对接受mg氟维司群治疗的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了氟维司群单药对肺转移(无肝转移)患者的明显疗效。在此项研究中,氟维司群对肺转移与非内脏转移患者疗效相当,肺转移(无肝转移)患者相比肝转移(无肺转移)和双转移患者中位PFS显著延长(9.6个月vs.3.7个月、3.2个月,均P<0.)。
综上所述,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非内脏转移或肺转移(无肝转移)人群,氟维司群单药一线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