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分享
回肠淋巴瘤
作者:岳文胜唐雪梅单位:医院
病史:
男,22岁,入职体检,自述无任何不适。
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
第一次超声检查:
盆腔探及大小约8.5cmx4.8cm的低回声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CDFI:其内可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图1,2)。
图1
图2
大肠灌注造影后行第二次超声检查:
肠道准备后,做大肠灌注造影,造影剂缓慢通过乙状结肠,盆腔可见大小约8.6cmx4.7cm的低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与回肠相通,致该处肠腔狭窄,肠壁粘膜下回声中断,其周围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大者大小约1.1cmx0.5cm(图3,4,5)。
图3
图4
图5
内镜检查:
术中所见:
病理结果:
病理诊断:盲部及末段回肠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待免疫组化协诊。肿瘤侵及肠壁全层,脉管内见肿瘤细胞。
病理补充诊断:
病变部位:盲部及末段回肠样本类型: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中等大小,胞浆少。免疫组化结果:CD20(+),CD3(-),CD21(-),CD10(+),BCL-6(+,90%),BCL-2(-),CD5(-),CD30(-),TDT(-),CD1a(-),Ki67(80%),CD79a(+),cyclinD1(-),SOX11(-),K(+),入(-),CD43(-),IgD(-),LEF1(-),CK(-),EMA(-),MUM1(-),C-MYC(-),P53(+~++,60%),CD19(+),CD22(灶区弱+),ALK(-),PAX5(+),CD23(-)。原位杂交:EBER(-),综合以上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病变符合B细胞淋巴瘤,高度侵袭性,系生发中心来源。
术后诊断:回肠淋巴瘤
讨论:原发性肠淋巴瘤(primaryintestinallymphoma,PIL)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IL是起源于肠粘膜下淋巴组织的结外型淋巴瘤,其中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由于临床少见、表现多样化,但缺乏特异性,故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确诊率低,应注意与其他胃肠道疾病鉴别,如克罗恩病(CD)、肠结核(ITB)、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CD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患者首发大便改变、病程长且反复、肠壁增厚、直肠受累、节段性分布、纵形溃疡较肠结核多见。ITB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以纳差、乏力为主,多位于回盲部,肠壁增厚,以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回声减低,肠腔一般不狭窄,溃疡形成较原发性肠淋巴瘤多见。肠淋巴瘤患者腹部包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肠结核,肠穿孔发生率明显高于肠结核。GIsT临床表现与肿瘤发生部位、病变大小以及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有关。临床上以腹部不适感或腹部肿块、血便、腹痛较为多见,肿瘤较大或肿块以腔内生长为主者可发生肠梗阻,但由于肠道的间质瘤多以向外生长为主,临床上发生肠梗阻并不多见。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