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郭某,女,65岁,年11月16日就诊。
患者于三月前出现右腹股沟处疼痛不适,并可触及如小指头大小肿块,活动,有压痛。当时因在外旅游,未加多注意,口服青霉素V钾片和甲硝唑片,疼痛减轻,旅游完休息后病情好转,而掉以轻心。近日又出现疼痛,多走路、劳累后病情加重,右腿盘坐困难而疼痛加重,曾做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炎症肿块。遂邀我来就诊。
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均好,肥胖体质,肿块有花生米粒大小,活动,压痛(+),舌红苔黄湿润,脉沉略数。
西医诊断:右腹股沟淋慢性巴结炎
中医辩证:余热入里、瘀血阻滞。
立方:金银花15g、花粉15g、当归12g、赤芍10g、丹参15g、大黄10g、陈皮10g、浙贝10g、皂角刺15g、穿山甲10g、乳香6g、没药6g、防风10g、白芷10g、甘草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并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片,服5剂后,效果不明显。再服5剂,疼痛有所减轻,停西药。再服5剂,其它症状改善不明显。
再次细诊:肿块仍同前,稍有压痛。舌红苔薄白润。拟方为: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0g、牛膝1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5g、柴胡6g、桔梗6g、甘草10g、浙贝10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并加用中药煎煮外洗热敷,方为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皂角刺15g。一日一剂,洗两次。口服外洗1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只是口服药两天一剂,外洗药两天一剂,10天后症状消除,自觉全身感觉良好。
体会:本病例为余毒入里,聚而成物(肿块),病程较长,成慢性淋巴结炎,治宜清热解毒、消结散肿、活血化瘀。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结散肿;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之痛;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加强脾的运化行气功能、花、粉浙贝清热散结;皂角刺、穿山甲消肿溃坚;防风、白芷疏风散结消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服15剂后效果微,需重新考虑治疗方法。
患者经B超诊断为慢性炎症,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所以再用药将桃红改为三棱、莪术;加丹参是为加强活血化瘀的功能;柴胡升举阳气;桔梗宣肺气,二者行气,同样可助活血化瘀之力。外用之洗剂,全是活血化瘀药,通过洗热敷可经皮肤进入局部,加入治疗的队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掌青,年医学院校毕业,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五十余年,经验甚丰,教训亦有,每天与大家分享。
悠哉隐士让我们一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