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又被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该疾病是由肠系膜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是引起小儿腹痛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3~8岁儿童,常由急性上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引发,以腹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为病理表现,以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周期性痛为临床表现。其常见病因多为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中医称之为“小儿腹痛”。发病原因,《景岳全书》记载“痛有虚实,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
1.诊断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1)症状。反复腹痛,以右下腹部多见,部位常不固定,可伴发热,恶心呕吐,可伴便秘或腹泻等不适;
(2)查体。腹部查体,局部压痛明显,以右下腹常见;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基本正常,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少量升高。腹部彩超:①大小不等椭圆形结节影,以脐周、腹部肠间隙或大血管周围多见;②可见淋巴门结构,伴少许血流信号。
2.西医治疗:
抗生素:头孢克圬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
抗病毒:炎琥宁(穿心莲提取物)。
解痉止痛等。
3.中医治疗:
(1)中药疗法:
①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②方剂:根据李文等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药证规律》一文中记载,小儿腹痛常分为脾虚湿盛证、乳食积滞证、脾虚湿困证、脾虚肝郁证等。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使用较频繁的前三味中药为:甘草、延胡索、白芍。可选用张亮等《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提供的加味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柴胡9g、黄芩5g、清半夏5g、桂枝5g、白芍5g、甘草3g、木香3g、延胡索6g、川楝子6g、焦麦芽9g。热邪较重者,加用芦根9g、通草3g;湿浊较重者,加用砂仁5g、豆蔻5g。
此外,近日同事提供一方,曾治愈孩子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供参考:*参9g、黄芩9g、黄连6g、姜半夏9g、陈皮9g、焦槟榔9g、厚朴9g、当归9g、白芍9g、生姜3片、炙甘草6g、浙贝母9g。思考其治疗原理,此方由半夏泻心汤合芍药汤加减而成,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芍药汤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最终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2)针灸疗法:
点刺四缝穴,针刺足三里、公孙穴等。
(3)艾灸疗法:
理气止痛散艾灸神阙。
(4)小儿推拿:
脾经、劳宫、大肠、四横纹、足三里、小肠、心经、肝经、天枢、肚角、肺俞、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捏脊疗法。
崆峒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