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因此为了避免乳腺炎带来的危害,日常要重视其预防工作。另外,如果出现了乳腺炎类似症状,医院进行检查,尽早诊断治疗。
乳腺炎的病因1、乳汁的淤积: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原因有:
①乳头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孕妇产前未能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时困难;
②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没有及时将乳房内多余乳汁排空。
③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胸罩脱落的纤维亦可堵塞乳管。
2、细菌的侵入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易造成乳头周围的破损,是细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另外婴儿经常含乳头而睡,也可使婴儿口腔内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继而扩散至乳腺间质引起化脓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
急性乳腺炎症状表现1、患侧乳房疼痛,炎症部位(多位于乳房的外下象限)红肿、变硬、压痛,以后形成脓肿。脓肿常位于乳晕下、乳管内、乳腺内或乳腺后,深部脓肿波动不显著。
2、局部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硬块,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
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在数天内化脓。压痛。
4、可有寒战、高热、倦怠及食欲不佳等症状。血白细胞增多。大多数有乳头损伤,皲裂或积乳病史。
5、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乳腺炎的三个发病阶段1、初起阶段:初起常有乳头破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有压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恶寒发热,胸闷头痛,烦躁容易发脾气,食欲不振。2、成脓阶段: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动性疼痛,甚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明显的触痛,皮色红,皮肤灼热,并有壮热不退,口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乳房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局部浮肿发热,压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
3、溃后阶段:当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发热,怕冷症状消失,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乳腺炎常规检查方法1、B超检查:无损伤检查的首选。声像特点:
①炎症肿块,边界不甚清楚,内部回声增厚增强,光点不均匀;
②乳汁潴留,为无回声的小暗区;
③脓肿形成,声像显示内部不均匀的液体暗区,边缘模糊,肿块局部有增厚,有时有分层现象,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并发脓毒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5×/L,中性粒细胞常达0.8以上。
3、X线钼靶摄片:乳房皮肤肿胀增厚,间质阴影增生扭曲,血管阴影明显增加,应用抗生素后炎症变化明显改变。
4、局部穿刺抽脓:对乳房深部脓肿患者,炎症明显而未见波动者,可行穿刺抽脓术,有助于确定乳房深部脓肿位置。
5、细菌学检查:包括脓液涂片、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和血液细菌培养。
乳腺炎的自我检查方法1、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2、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的乳腺癌,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3、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中药贴敷电导治疗
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贴敷疗法,风池穴、大椎穴、少商穴以及合谷穴等穴位,治疗两到三次即可收到明显疗效。
中医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选择具有散寒祛湿、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制成药粉,外敷透入皮肤,以达到治疗作用。中药药粉外用不仅疗效甚佳,而且可避免肝肾毒副作用,故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