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fever)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发热的病因是什么?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2.长期发热(发热≥2周)
(1)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
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
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
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
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
儿童发热的临床表现?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1)稽留热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超过0.6℃;
(2)弛张热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但未降到正常;
(3)间歇热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
(4)双峰热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
(5)复发性或再发性发热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日,发作期间1至数日体温正常;
(6)不规则热热型无一定规律。
小儿高热的诱因:
(1)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2)若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3)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手足口病等;
(4)若发现皮肤有淤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5)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6)若发现口腔黏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他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怎样治疗儿童发热?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和紧急处理: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尿少等症状。
3.常用的降温措施有: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本期专家
金志鹏
河南省(郑州)医院
重症监护室主任兼大内科主任
金志鹏,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内科监护室(PICU)主任兼大内科主任,美国心脏协会(AHA)BLS和PALS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童意外伤害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医院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呼吸治疗分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郑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医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