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问题
有关淋巴水肿的皮肤护理的最佳证据有哪些?
相关背景皮肤和组织炎症和感染是淋巴水肿患者常见的后遗症。持续的日常皮肤护理,包括评估皮肤的状况和感染迹象、保持皮肤卫生,均是公认的预防感染策略。皮肤护理应与治疗淋巴水肿的干预联合进行,如加压治疗、手动淋巴引流和完全淋巴水肿治疗(见下文证据总结)。还应该鼓励淋巴水肿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皮肤损伤1(Level1b)和2-4(Level5)。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水肿,其中由于体内组织中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的过量和异常积聚,肢体或其他身体区域存在显著地持续性肿胀。这种液体含有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脂肪因子5-9。淋巴系统无法控制积液的积聚8。
淋巴水肿包括原发性、继发性或混合性,原因与先天性(例如遗传性疾病,例如Milroy病)或后天性因素有关(例如Meige病、手术所致淋巴损伤)10-12。继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结直接损伤或淋巴系统创伤引起的,如损伤、手术所需的淋巴清扫、放射治疗(通常与乳腺癌治疗有关)或寄生虫侵袭11-13。主要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淋巴丝虫病(也称为大象炎)是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原因。混合性淋巴水肿是与其他疾病或病症相关的淋巴系统失代偿引起的淋巴水肿,包括但不限于肥胖、制动、静脉疾病或脂溢性脱发11,12,14。
淋巴水肿如不能合理治疗和处置则可导致:8,15
表皮组织改变--脂肪和纤维化增加;
生理和功能受限;
慢性感染风险增加;
淋巴溢(淋巴液渗漏);
疼痛和不适;
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减少。
大约三分之一的淋巴水肿患者因感染和其他因素而发展为蜂窝组织炎。通过减少水肿、防止干燥、避免损伤是预防炎症和进一步感染的重要策略。
证据描述
?一篇纳入两项研究(一项为纳入名患者的横断面调查,另一项为实验组38人对照组37人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报告显示,尽管常规皮肤护理被强烈推荐是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该措施的有效性尚待确定。该系统评价显示,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每日皮肤护理并给予人工淋巴引流的患者(n=38),与对照组(n=37)相比,症状缓解和肢体肿胀轻微降低1。(Level1b)
?已经证实定期的皮肤清洁可以减少淋巴丝虫病患者淋巴水肿的发作16,17。(Level2dLevel4)
皮肤观察:
?每日去除压力绷带检查皮肤,并注意卫生,一旦完成护理,应及时更换压力绷带。皮肤检查有助于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并在需要时治疗。应鼓励有淋巴水肿的患者进行以下自我管理2,3,7:(Level5c)
每天检查皮肤有无发红、划痕、擦伤或割伤;
检查皮肤皱褶处是否有表皮脱落或真菌感染;
向临床医师报告细菌或真菌感染迹象(包括疼痛)进行早期处置。
每日皮肤清洁:
?应鼓励有淋巴水肿的患者3,4,7:(Level5c)
每日清洁,保持皮肤清洁;
使用温和的无皂清洁剂;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因为它们会改变皮肤的自然pH值,并去除保护性皮脂层;
干燥处皮肤用手轻轻拍打;
晚间使用润肤剂滋润皮肤,以取代失去的皮肤皮脂,并注意保湿;
用消毒灭菌剂治疗皮肤损伤,直到愈合。
预防皮肤损伤:
?应该鼓励有淋巴水肿的患者保护皮肤,并预防可使感染入侵的伤害。应鼓励淋巴水肿的患者2-4:(Level5c)
涂防晒霜,以免因灼热给脆弱的淋巴系统雪上加霜;
使用驱虫剂防止蚊虫叮咬和传播感染;
使用电动剃须刀而不使用刀片剃除毛发、胡须;
在可导致皮肤损伤的工作时(例如园艺)戴上手套和皮肤保护装置;
穿鞋子;
避免在有淋巴水肿的部位注射和抽血;
皮肤护理的障碍:
?一些有淋巴水肿的患者在护理皮肤方面遇到以下障碍18:(Level3)
一项质性研究(n=8)显示,因躯体受限(如肌肉骨骼损伤)而无法触及所有的皮肤区域,会对淋巴水肿患者,特别是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皮肤卫生和检查的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同一项研究发现,社会孤立感和低自尊对淋巴水肿患者参与皮肤卫生的动机产生不良影响;
清洁皮肤所需用品(例如保湿剂和无皂清洁剂)的经济成本可能会对淋巴水肿患者持续定期进行皮肤卫生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证据来源本证据总结基于系统检索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证据来源于:
?两项共纳入88篇各种设计研究的系统评价1,6。
?一项共纳入位患者(患肢)样本的前后对照试验16。
?一项纳入73位患者的无对照组的观察性研究13。
?一项访谈8位患者的质性研究18。
?两项共纳入位患者的病例系列报告14,17。
?两篇专家共识9,11。
?九篇专家意见2-5,7,8,10,12,15。
实践推荐
?每日皮肤检查和皮肤卫生可减少淋巴水肿患者发生感染。(GradeB)
?需要帮助正在经历问题(例如动机、身体受限、财务)的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GradeB)
?患有淋巴水肿的患者应接受有关预防皮肤损伤和护理皮肤的教育。(GradeB)
本证据来自于国外循证资源,在应用该证据时,应考虑具体的临床情境、专业判断和患者意愿,做出本土化决策。
参考文献1.RidnerS,FuM,WanchiA,StewartB,ArmerJ,ComierJ.Self-managementoflymphedema: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fromto.NursRes;61(4):–9.(Level1.bevidence)
2.FuMR,RidnerSH,ArmerJ.Post-breastcancer.Lymphedema:part2.AmJNurs;(8):34–41.(Level5.cevidence)
3.LinnittN,MortimerPS,HardyD.Skincareforpeoplewithlymphoedemafactsheet.London:LymphoedemaSupportNetwork.(Level5.cevidence)
4.NowickiJ,SiviourA.Bestpracticeskincaremanagementinlymphoedema.WoundPracticeandResearch;21(2):61–5.(Level5.cevidence)
5.ArmerJ.Theproblemofpost-breastcancerlymphedema:Impactandmeasurementissues.CancerInvest;1:76–83.(Level5.cevidence)
6.DiSipioT,RyeS,NewmanB,HayesS.Incidenceofunilateralarmlymphoedemaafterbreastcancer: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LancetOncol;14:–15.(Level1.bevidence)
7.ToddM.Chronicoedema:impactandmanagement.BrJNurs;22(11):–27.(Level5.cevidence)
8.BalciF,DeGoreL,SoranA.Breastcancer-relatedlymphedemainelderlypatients.TopGeriatrRehabil;28(4):–53.(Level5.cevidence)
9.LymphoedemaFramework.BestPracticefortheManagementofLymphoedema.London:MEPLtd,s.(Level5.bevidence)
10.MayoClinicstaff..DiseasesandConditions:Lymphoedema.Available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