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化疗药外渗怎么办
TUhjnbcbe - 2021/3/10 13:38:00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绝大部分抗肿瘤药对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及血管有明显刺激,当抗肿瘤药物输注过程操作不当时可导致药液外渗,静脉用药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轻则皮肤出现红斑、脱皮、肿胀、剧痛,重则可引起皮肤缺血性坏死,甚至功能障碍或肢体残疾。据有关资料报告,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为0.1%~6%,国外为5%。

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灼热样疼痛或局部肿胀。◆外渗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些可沿血管通路方向出现串状皮疹,甚至大小水泡及簇泡疹。◆紫色红斑坚硬,局部紫斑溃疡,坏死,及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不整齐。◆皮下组织受损,活动受限。◆出现颈、腋下淋巴结肿大。

危险因素

患者个体因素

◇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部位引起外渗性损伤的发生率和程度不同,手背、足背及肘关节内侧的周围静脉都相对较脆弱。

如果静脉已进行过多次穿刺,或者静脉较小,脆性增加或者离神经、肌腱及动脉较近(如手),则外渗更容易发生。

◇年龄。

年龄较大的患者外渗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心脑血管病史。患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或血管较细的患者,外渗造成的损伤严重。对于患者血栓形成后引起的静脉压增高、右心功能不全,纵隔肿瘤或由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情况下外渗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淋巴结切除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放疗或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痉挛等情况,或全身血管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都不利于外周静脉给药的应用。

◇其他因素。由于糖尿病或者化疗诱发的多发神经病导致神经功能缺陷如敏感性降低,可能会延误外渗的及时发现,从而导致更大面积的组织受损。药物问题根据化疗药物对皮下组织损伤分为三类:发疱性化疗药物、刺激性化疗药物、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发疱性化疗药物在临床上最易引起静脉外渗,后果最严重。静脉输注方式相关因素◇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和静脉留置管系统可以减少受损静脉的药物外渗◇导管尖端移位◇肩关节运动

◇穿刺针错位

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1.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3~5mL为宜;在渗漏部位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再拔针。2.抬高患肢24~48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3.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50%MgSO4湿敷。4.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mg或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5.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6.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3~10d发生,观察时间宜长。局部处理1.冷敷蒽环类抗肿瘤药、紫杉醇、氮芥等化疗药渗漏早期(24h内),局部首选冰敷,可减少渗出药物的吸收,灭活某些药物的局部破坏作用。同时,冰敷可减轻疼痛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2.热敷

对于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药物在发生外渗后的24~48h内每天至少4次热敷,每次15~30min。

局部加热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助于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通常用于非DNA结合型药物外渗。

3.湿敷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吡喃阿霉素、阿克拉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足叶乙甙外渗后(24h)可选用50%硫酸镁湿敷,以促进液体吸收。解毒剂的选择局部使用1.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紫杉醇

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u+生理盐水2mL,透明质酸酶能够破坏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从而使溃疡发生率减少了50%。

2.氮芥、顺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放线菌素

选择皮内/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钠(其中丝裂霉素外渗可以局部涂抹二甲亚砜,可抑制炎症反应和预防组织坏死)。

3.蒽环类

首选解毒剂右丙亚胺、右雷佐生(已批准用于治疗蒽环类抗生素静脉注射给药时的外漏),此外可局部涂抹二甲亚砜。

4.阿霉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可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5mg,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减少炎症反应。

预防

1.选择前臂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勿靠近肌腱、韧带、关节,避免在有皮下血管和淋巴管部位穿刺,24h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远端避免再次穿刺。

2.注射前先向血管注射5~10mL的生理盐水,确保血管畅通;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用药前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药边抽回血,确保药物在血管内。

3.注射或滴速不宜过快,因血管缓冲应激能力有限,药物短时间内在血管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导致药液外渗。

4.密切观察,提高患者配合度。目前,化疗方式在临床广泛应用,化疗药更新快、种类繁多,毒副反应也不尽相同。如何尽量降低化疗药外渗的风险,值得医、护、患三方的共同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疗药外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