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一.西药用药
分类
药物
氨基水杨酸制剂: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用药。
①柳氮磺胺吡啶(SASP):活动期轻中度UC4-6g/次,分次口服。UC缓解期SASP维持剂量一般为2-3g/d,并补充叶酸。常见头痛、头晕、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症状,也有皮肤过敏反应、男性不育等,停药后可恢复。
②SASP栓剂:适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0.5-1g/次,2次/d。
①5-氨基水杨酸(5-ASA):活动期轻中度UC3-4g/次,分次口服。
②5-ASA灌肠剂:用于活动期轻度UC,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
美沙拉嗪:缓解期UC,远端结肠炎以本药局部用药为主,直肠炎用栓剂每晚1次,直肠乙状结肠炎用灌肠剂隔天或数天1次。
糖皮质激素类: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时选用。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活动期轻中度UC氨基水杨酸制剂不佳时选用。-ml/次,每晚1次保留灌肠。
泼尼松:活动期中度UC0.75-1mg/(kg·d),分次口服。
甲泼尼松龙:活动期重度UC首选,40-60mg/d,静脉用药。
氢化可的松:活动期重度UC首选,-mg/d,静脉用药。
免疫抑制剂:对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患者选用。
环孢素:活动期重度UC激素无效时是选用。2-4mg/(kg·d)静滴。
硫唑嘌呤类药物: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氨基水杨酸制剂不耐受者。若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其会增加硫唑嘌呤类物骨髓抑制的毒性。
生物制剂类
抗TNF-α单抗:英夫利西单抗或阿达木单抗
①中重度或者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
②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时,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选用。
维多珠单抗
益生菌制剂:可治UC,且能预防其复发。
阿泰宁(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其进入肠道能产生大量酪酸。酪酸是结肠能量代谢、再生修复和免疫平衡必需的重要物质,并可减轻肠黏膜发炎、溃疡。
二.常用中成药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中医“痢疾”、“肠澼”、“久痢”等范畴。中医辨证可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阻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瘀阻肠络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
药物
用量
适应证
香连丸
3-6g/次,2-3次/d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证。
参苓白术散
6-9g/次,2-3次/d
健脾化湿、止泻。用于脾虚湿阻证。
乌梅丸
2丸/次,1-3次/d
清上温下、寒热并调。用于寒热错杂证。
补脾益肠丸
6g/次,3次/d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
虎地肠溶胶囊
4粒/次,3次/d
清热、利湿、凉血。用于大肠湿热证。
肠胃宁片
4粒/次,3次/d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
结肠宁灌肠剂
灌肠用。取药膏5g,溶于50-80ml温开水中,放冷至约37℃时保留灌肠。每天大便后1次。
活血化瘀、清肠止泻。用于瘀阻肠络证等。
固肠止泻丸(结肠炎丸)
4g/次,3次/d
调和肝脾、涩肠止痛。用于肝郁脾虚证。
固本益肠片
8片/次,3次/d
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
康复新液
口服,10ml/次,3次/d;或50-ml保留灌肠,1次/d。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用于各证型UC患者。
龙血竭片(肠溶衣)
4-6片/次,3次/d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用于瘀阻肠络证。
锡类散
保留灌肠,1.5g加ml生理盐水,1次/d。
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等。用于UC的灌肠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①重度活动性UC: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结合清肠化湿、凉血解毒等方法治疗。对于激素抵抗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维多珠单抗等。
②UC维持治疗:可西药维持量配合中药口服或灌肠,再逐渐减少西药用量,以中药维持。在西药可选5-ASA、硫嘌呤类药物、生物制剂等,中医方面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清化湿热、调气活血、敛疡生肌药物。
参考文献:
1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6(2):-
2江学良等.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的解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8,16(11):-
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32(8):-
4江学良.解读非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科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多伦多共识[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6(2):49-51
5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51(10):-
相关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癌变的早期诊治策略溃疡性结肠炎(ulcrativ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炎症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肠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其可以癌变成结直肠癌(colorctalcancr,CRC),称之为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dcolorctalcancr,CAC)或UC-CRC,CAC约占CRC的1%;UC-CRC与传统散发的CRC不完全相同,前者是经炎症-异型增生-腺癌途径,而后者则为腺瘤-腺癌模式。有关UC-CRC病因方面主要涉及慢性炎症刺激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等,其癌变的分子机制途径主要与TNF-α依赖的NF-κB途径的激活,IL-6和IL-11依赖的STAT3途径激活,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导致免疫功能调节异常有关。本文仅就UC合并癌变的早期监测和预防策略作一简要介绍。
1.UC的癌变风险及临床特征
UC反复发作致肠道慢性炎症的环境与CRC的发生明显相关,由于UC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因此,UC-CRC也相对多见于年轻患者;但UC-CRC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其发生率与UC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UC-CRC发病率是散发性CRC的4倍~10倍,平均年龄20岁左右,男性相对多见。UC-CRC的预后较无UC病史的CRC差,而且UC-CRC得到诊断时常为进展期,因此认识UC-CRC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随访监测十分重要。
2.风险因素
2.1年龄
研究发现UC初发年龄是CRC的独立危险因素。Jss等的队列研究显示,UC-CRC的发病风险与UC发病年龄明显相关,在儿童或青少年(0岁~19岁),风险最高(RR=43.8;95%CI:27.2~70.7),而20岁~39岁年龄段为2.65(95%CI:1.97~3.56),而老年患者(60岁~79岁)的患癌风险最低(RR=0.76;95%CI:0.62~0.92)。但也有研究报道,UC-CRC患癌风险没有如此高,儿童或青少年UC(0岁~19岁)病程25年的CRC风险为1.64%(95%CI:0.25%~3.00%),20岁~39岁年龄段为0.80%(95%CI:0.39%~1.20%),而二年龄段相应匹配25年对照组则分别为0.05%(95%CI:0.03%~0.07%)和0.47%(95%CI:0.43%~0.50%)。而基于人群的荟萃分析数据也显示,标准化的CRC发病率在发病年龄小于30岁IBD患者中是发病年龄大于30岁患者的4倍。
2.2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
UC-CRC发病风险与病变范围相关,全结肠炎风险最高,左半结肠炎为中度风险,而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风险较小。全结肠炎患者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是左半结肠炎患者的2.8倍。
其次,UC疾病活动程度也与CRC发病有关,研究显示内镜评分(OR=2.5,P=0.)和病理评分(OR=5.1,P0.)均与CRC风险相关。炎症活动可增加氧自由基,产生致癌物质及导致DNA损伤等,促进CRC的发生。
另外,UC病程也与CRC发病明显相关,8年~10年后癌变率明显增加,UC病程10年癌变率约2%,20年可达8%,而30年可高达18%。中国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UC-CRC的10年、20年、30年累及发病率分别为1.15%、3.56%和14.36%。病程越长者癌变率越高,因此,美国胃肠病学会和英国胃肠病学会均建议UC病史8年~10年后进行CRC筛查。
2.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rosingcholangitis,PSC)
约3%~8%的UC患者合并有PSC,合并PSC的UC患者CAC的发生率比其他患者增高。病程10年患者发病率9%,20年31%,25年者可高达50%,而仅有UC的患者发病率分别为2%、5%和10%。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UC-PSC患者CRC发病风险为21%,而仅有UC的患者CRC发病风险为4%。UC-PSC患者罹患CRC时发病年龄较早,肿瘤部位多见于近端结肠,约74%的病变位于右半结肠,而且进展快,预后差。
2.4遗传因素
一级亲属中有散发性CRC患者,该UC患者的癌变危险就增加1倍。若该亲属CRC发生年龄在50岁以前,则UC患者的癌变危险增高9倍(RR=9.2;95%CI:3.7~23)。
3.监测和预防策略
3.1监测
UC-CRC及其癌前病变监测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对UC患者全结肠镜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肠黏膜内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及其相关病灶,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在结肠镜筛查时尽量多段、多点活检以提高检出率,为提高识别率和达到准确活检可借助于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内镜等技术。
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专业学会(包括AGA,BSG,ASGE等)均对UC-CRC的监测制定了临床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1)结肠镜监测应在疾病缓解期进行;(2)监测应在UC发病8年~10年后开始;(3)每1年~2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4)对于合并PSC的UC患者,在诊断PSC后的每年均要进行结肠镜检查;(5)每隔10cm进行随机4象限活检;(6)如果检测到异型增生病变,应两位以上病理科医师会诊。
欧洲的年指南中将CAC的发生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度,依据风险高低对UC患者采用针对性筛查方案,低危险度人群每5年、中危险度人群每3年、高危险度人群每年行全结肠镜检查。
3.2预防
UC-CRC的预防主要是控制UC的病情发展,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内科治疗不能较好的控制肠道炎症,可行全结肠切除术,这样可以避免演变成CRC。
其次,一些药物具有预防CRC的作用(即化学预防),这类药物主要包括5-ASA,熊去氧胆酸和NSAIDs药物,叶酸和硫唑嘌呤等。
3.2.15-ASA及其他NSAIDs
5-氨基水杨酸已被认为是UC-CRC的保护因素,长期规律应用5-ASA可以降低结肠癌患病风险,Moody等研究发现,长期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的UC患者CRC发病率下降10倍。5-ASA预防CRC的发生不仅是抗炎作用如下调COX-2/PGE2表达,而且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多种信号途径,如抑制TNF-α/TGF-β介导的NF-κB途径和抑制β-catnin/Wnt信号通路,激活PPAR-γ,具有抑制增生和促进细胞凋亡等。
3.2.2熊去氧胆酸(ursodoxycholicacid,UDCA)
UDCA主要用于PSC的治疗,但对于UC-PSC患者,UDCA具有较好的预防异型增生的作用,CRC风险可降低74%;但也报道其作用不明显,因此目前UCDA的确切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3叶酸
有一些研究提示叶酸对CRC具有一定的潜在预防作用,但也有研究显示没有明显收益,但由于叶酸廉价易得,因此小剂量预防CRC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观察。
3.2.4免疫调节剂
有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发现,TNF-α具有促肿瘤发生作用;在临床研究中,TNF-α拮抗剂(英夫利西)对预防CRC是一种保护因素。目前,有关TNF-α拮抗剂与UC-CRC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其确切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大家都在看
溃疡性结肠炎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和治疗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