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芋
来源产地
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块茎。
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于林下阴湿处。
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亦有栽培。
别名老芋、野芋艿、野芋头、红芋荷、野芋荷、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野芋,湿生草本。块茎球形,有多数须根;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伸,长或短,具小球茎。叶基生,叶柄肥厚,直立,长可达1.2m;叶片盾状,卵状,薄革质,表面略发亮,长达50cm以上,先端较尖,基部耳形,2裂,前裂片宽卵形,锐尖,后裂片卵形,钝,全缘,呈波状。花序柄比叶柄短;
佛焰苞苍黄色,长15-25cm,管部淡绿色,长圆形,为檐部长的1/2-1/5;檐部狭长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与不育雄花序等长;能育雄花序和附属器各长4-8cm;子房具极短的花柱。花期8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寒。有小毒。
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急性颈淋巴结炎,指头疔,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中药大辞典》
辛涩,寒,有毒。"
治乳痈,肿毒,麻风,疥癣,跌打损伤,蜂螫伤。
《中华本草》
味辛;性寒;大毒
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痈疮肿毒;乳痈;颈淋巴结炎;痔疮;疥癣;跌打损伤;虫、蛇咬伤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汗涂。
本品有毒,禁生服,一般不作内服。《本草经集注》:“根杀人,人不识而食之,垂死者,以土浆及粪汁饮之,得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