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哺乳动物和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遍布全身,“深入浅出”,深的藏在胸腹腔内部,浅的就在皮肤下面一层,有可能被摸到。正常情况下,淋巴结的直径在半厘米以内,即使浅表淋巴结也应该是摸不到的,只有当人体出现炎症、肿瘤等情况时,淋巴结才会增生肿大,甚至疼痛,用手也能触摸到它。
淋巴系统负责抵御“入侵者”
要了解淋巴结,咱们要先知道整个淋巴系统有何作用。人体里有两套很复杂的管道系统,一套是负责运输血液的血管系统;另外一套是复杂运输淋巴液的淋巴系统。血管系统主要负责给身体内各种器官运送养分,再把不要的废料运走。淋巴管系统主要是负责调配人体内部的淋巴液。淋巴液里有大量负责抵御“入侵者”的“士兵”(免疫细胞、各种抗体),而淋巴结则是这套淋巴系统运输线路的中转站。淋巴结是人体防御系统的“烽火台”
全身大约有数百个淋巴结,一部分在浅表区域,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的皮肤下(正常时大小约5毫米左右,不能直接触摸到),另一部分则深在胸腔、腹腔里的器官附近。在人体庞大的淋巴系统中,淋巴结是基层的作战单元,个头小,单个力量较弱。还有其他大一些的单元,比如扁桃体,它和淋巴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结构和功能要更加复杂。各个淋巴结平时主要职责是调度临近的“士兵”进行安全警戒,进出的士兵也可以在此进行休整、调养。有异常情况时,比如临近组织有炎症反应,前去御敌的“士兵”负伤或携带着“入侵者”被运输回淋巴结,淋巴结就会紧急运转,将运输进来的病原体尽可能的杀死,并调度出更多的“士兵”参与作战。同时,淋巴结还会派出“通讯兵”,向附近其他淋巴结求援、报警。此时淋巴结的体积就会明显增大,会刺激附近的神经产生疼痛感,向全身报警。从上面描述的多种功能来看,淋巴结就像是长城上的“烽火台”。淋巴结一肿大,就可能是疾病来袭的信号。那么,哪些信号可以忽视,哪些是必须就医的危险信号呢?有些淋巴结肿大问题不大
人体的浅表淋巴结一共分为14组,主要位于头、颈、腋窝,以及腹股沟区、腘窝等。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有炎症等。这类肿大的淋巴结一般都是孤立的,摸起来也比较光滑,可以来回推动。炎症消退后,绝大多数淋巴结会恢复到之前的大小,摸不到了。但有些时候,虽然炎症已经消退了,肿大的淋巴结却再也没有变小,这也是正常的。咽喉部位发生炎症的可能性较其他部位更大,因此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往往在颈部出现。这类炎性增生和肿大的淋巴结是无害的,属于良性淋巴结肿大,不需要过分担心。一般来说,良性淋巴结肿大多单发、光滑、可推动的。有些淋巴结肿大不可忽视
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与良性淋巴结肿大不同。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摸起来不够光滑,而且硬度较高,甚至像石头一样坚硬,也不像良性肿大那样可以自由推动,经常是多个淋巴结连成一片,位置比较固定。一般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淋巴结肿大有三类:无痛性、质地比较硬的淋巴结。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伴咳嗽或消瘦。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能预示着炎症、结核甚至肿瘤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这两种情况,需要考虑切除淋巴结
下列情况需要提高警惕,有可能需要考虑切除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来明确其“善恶”。1.快速增大的淋巴结、临近无明确感染灶存在、淋巴结没有明显疼痛感,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果。2.全身多处浅表个淋巴结甚至胸、腹部深部淋巴结也发现肿大;淋巴结形态不正常并有发热、血液学检查异常、器官压迫症状等情况。这两种情况,不要轻易去切淋巴结
如淋巴结肿大同时有下列情况的,则要谨慎选择切除淋巴结除活检,不可轻易而为之。1.相关结核的检查提示,有活动性结核存在可能。如若是淋巴结结核,切除淋巴结后的切口,有长期溃烂不愈合的风险。2.在肿大的淋巴结附近,发现有性质不明的新生物,此时应先积极对新生物作相应的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而不要轻率地先去做了淋巴结的切除。在对肿大淋巴结检查时,临近组织器官也应该同期检查,而不要只盯着淋巴结。淋巴结切除有无风险
浅表淋巴结切除的手术风险,与淋巴结的大小、具体位置以及是否与重要器官相邻近有关。如果该淋巴结周围没有复杂的血管、神经组织,那么手术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手术后皮肤上会有一个瘢痕。手术的医生都必须熟练掌握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并有应对意外损伤后修复的器械和技术条件。比如在下颌角附近的淋巴结,临近面神经,手术如损伤面神经后会导致面瘫。淋巴结的情况有时候很复杂,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比较常见的几种。平时我们要多注意这个“烽火台”的信号,发现问题尽早找相关科室就诊,早检查,早处理。(文章来源:陕西百姓健康)编辑:沫轩审稿:葵(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