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44病例分析
TUhjnbcbe - 2020/12/3 13:43:00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http://m.39.net/pf/a_7701948.html

病史

患者,男性,39岁,因“反复低热1月余”住院。体格检查:体温37.6℃,右侧腹股沟触及数个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软,活动度好,无压痛,皮肤无红肿。辅助检查:CT、MRI、超声均未发现明显占位病灶。PET-CT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区一淋巴结异常浓聚灶。

灰阶及多普勒超声

右侧腹股沟区可探及4个淋巴结回声,较大的约1.2cm×0.6cm,包膜清晰,皮质呈低回声,淋巴门不清,CDFI:多角度、多方向观察淋巴结可见淋巴门血流信号,PW:测得淋巴结内动脉频谱。

弹性成像

淋巴结蓝绿相间,蓝色为主,3级。

超声造影

团注造影剂后15s淋巴结开始增强,呈非向心性增强,由淋巴门向周边增强,21s造影剂达峰,呈均匀增强,轮廓清晰,26s~57s造影剂逐步廓清,71s造影剂基本廓清完全,轮廓隐约可见。

超声提示

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活检。

病理结果

经手术病理及实验室细菌培养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分析

右侧腹股沟区4枚淋巴结,其中较大的包膜清晰,皮质回声减低,淋巴门不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超声造影呈非向心性增强,由淋巴门向周边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晰,大小较灰阶无明显变化,符合良性淋巴结病变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增高,CRP增高,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明确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正常人群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较少见,此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常规抗炎治疗无好转,结合PET-CT,在最可疑的淋巴结内取材行病理检查、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是较好的检查方法。

知识点回顾

年Capponi等最先从越南中华竹鼠的肝脏中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PM),年首次报道了人类自然感染病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呈温度双相型的条件致病真菌,在25℃条件下为菌丝体状(类似曲霉),在37℃条件下为酵母样。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地方性流行病,主要见于东南亚地区,以泰国、马来西亚、老挝、越南、中国南方、印度等地区居多。随着AIDS的流行,中国全身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区。其易感因素除AIDS外,还包括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等免疫低下人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病理镜检:(六氨银染色)组织中PM菌群呈桑葚状,有腊肠状体,部分有横隔,组织反应以多发性脓肿为主、无钙化。

临床多表现为低热、贫血、皮损、体重减轻、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发生率高,多发常见,多无疼痛,活动度差,患处肤色无异常、无瘙痒。

1.淋巴结增大,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包膜连续完整。

2.内部回声常不均匀,皮质回声减低,内可见细小短条样高回声及点状、小片状无回声区,极少出现钙化,淋巴门不清或消失。

3.CDFI: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多见,呈混合型或淋巴门型血供。

4.超声弹性成像淋巴结分级以3-4级多见。

5.抗真菌治疗后淋巴结体积明显缩小,包膜皱缩,形态欠规则。

6.超声造影多表现为非向心性增强,呈弥漫性增强,内部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治疗后造影剂灌注可明显减少,呈乏血供表现

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冯娜,主治医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医院(医院)超声医学科妇产组成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五年,擅长妇产、腹部、浅表器官疑难疾病超声诊断,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超声专著《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

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冯娜,主治医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医院(医院)超声医学科妇产组成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五年,擅长妇产、腹部、浅表器官疑难疾病超声诊断,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超声专著《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精彩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44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