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畅谈进展,共话蓝图第四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
TUhjnbcbe - 2020/11/27 1:42:00

第四届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金秋十月,每两年一届的协和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于10月11日在美丽的滨海之城——天津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淋巴瘤和骨髓瘤临床与基础研究国际前沿,邀请到骨髓瘤、淋巴瘤领域国际顶级专家及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医院邱录贵教授主持,邱录贵教授隆重介绍了前来参会的国际专家并表示热烈欢迎以及表达了对这场学术盛宴的热切期待。

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KenC.Anderson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淋巴瘤、骨髓瘤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特别赞赏了他们团队与邱录贵教授团队近6年来的成功,并表示希望能够继续与中国专家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肿瘤的发展,使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医院程涛教授称本次论坛内容从基础研究到治疗前沿进展,内容丰富,期待各位新老朋友准备的精彩报告,并预祝参会学者能够满载而归。

会前讲者与主持嘉宾的合影

本次论坛分为三个板块:主旨报告、骨髓瘤专题、淋巴瘤专题,CCMTV-临床频道-血液科将为您一一回顾现场精彩。

主旨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从生物学特点到治疗前景

KenC.Anderson教授就多发性骨髓瘤的生物学特点到治疗前景进行精彩报告。KenC.Anderson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在新药研制与治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随后KenC.Anderson教授推测下一个十年肿瘤和骨髓微环境的基因组研究将会重新定义早期MM,并且将其按有症状的MM进行治疗;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通过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以彻底消除异常克隆;无症状的MM将提前治疗,将制定推迟或避免SMM进展为有症状性MM,以及目前的治疗规范和研究进展。

在预后分层方面,未来十年国际分期系统将会加入靶向测序,进一步监测基因突变、拷贝数目变化及易位等遗传变异;将会加入宿主微环境/免疫辅助细胞功能谱的测定。随后就新诊断适合移植MM患者的治疗策略、新诊断不适合移植MM患者的持续治疗方案、复发MM的治疗办法进行回顾并分享了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KenC.Anderson教授表示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将推进骨髓瘤精准治疗、靶向蛋白分解、触发蛋白质降解、新型免疫治疗等方式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微环境,并介绍了在这一方面已取得的成果。

最后,KenC.Anderson教授表示克服MM组成性及进化性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异质性需要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MM患者长期无病生存和治愈依赖于达到MRD阴性状态、重建宿主抗MM免疫将可能使患者获得完全治愈并终止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组异常的功能研究

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CatherineWu教授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具有临床异质性,观察与等待是无症状早期CLL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随后CatherineWu教授从“如何理解疾病发展动力学”、“遗传学改变在耐药发生中起的作用”两个方面对CLL肿瘤异质性进行了精彩回顾。

CatherineWu教授表示CLL患者存在不同的肿瘤生长模式,CLL可以表现为指数型生长,也可以表现为逻辑型生长,并且不同生长模式对应着不同的遗传学特点,也对应着不同的疾病侵袭性及克隆演变的程度。CatherineWu教授称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分析,我们可量化个体CLL中不同肿瘤亚群的生长速度,并与特异性驱动基因相结合。

随后CatherineWu教授分享了针对FDA批准的BCL2抑制剂Venetoclax耐药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CLL患者通过克隆演变逐步对Venetoclax耐药;通过基因组学筛选发现Venetoclax促进淋巴样转录因子转变,促进cAMP通路改变;通过Venetoclax耐药株OCI-Ly1特性研究,发现基因表达量改变与Venetoclax耐药相关,Venetoclax耐药OCI-Ly1细胞显示高水平的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OXPHOS),并且OXPHOS抑制剂与Venetoclax具有协同作用。

CatherineWu教授表示这些综合分析揭示了新的耐药机制,为提出新的药物组合提供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的演化进展

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NikhilMunshi教授首先就正常浆细胞发展为MGUS细胞、骨髓瘤细胞到髓外病变,细胞基因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基因组改变对治疗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回顾。随后NikhilMunshi教授分析了基因组学在早期疾病SMM中所起的作用、骨髓瘤克隆进化的时间线、MM进展过程中基因拷贝数的改变、肿瘤中体细胞突变的异质性、骨髓瘤的克隆演变、以及初诊、复发时MM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情况。

最后,NikhilMunshi教授总结到克隆异质性和亚克隆进化是恶性细胞发生的基础;不同患者的疾病随时间、演变模式不同而异,因此需要反复进行基因组分析;早期和晚期驱动克隆演变的机制可能是不同的,机制的探索可能为预防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很多的因素决定克隆选择包括治疗,所以在治疗时需要考虑所用药物的类型、组合以及治疗的时间。

血液肿瘤细胞CART细胞免疫治疗:中国的现状及挑战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周剑峰教授从CART的发展历程、中国CART的研发现状、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CART、中国CART领域正在经历的研究模式转化以及中国CART行业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五个维度为我们深入讲述中国CART现状及挑战。周剑峰教授提到CART细胞免疫疗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建立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之上,并表示Emily及其家庭推动加快了CART的临床应用进展。目前CART是肿瘤领域的竞争热点,并结合全球商品化CART的临床研究讲述了CART所需进行的拓展方面:长期疗效的观察、更多适应症的探索、改变目前治疗格局的拓展研究以及线数前移研究。并提到目前血液肿瘤是CART的主战场。

对于中国的CART研究现状,周剑峰教授表示在中国CART已应用于AML、ALL、CLL、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并且应用的试验靶点涉及到CD19、CD38、CD、CD22、CD、CD33、CD20、CD30、BCMA、LeY等。周剑峰教授还就国内取得的标志性研究进行了精彩回顾,如*教授课题组的抗CD19CART的安全性研究、张曦教授的FASTCART研究等。周剑峰教授对于CART的研究模式转化表示产业化驱动中国CART领域的发展,应注重CART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CDE标准的高质量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注重资本资金支持下的可持续发展等。

此外,周剑峰教授还就我国CART研究需要加强的部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产业化、标准化临床应用体系的建立、CART细胞临床治疗全程的质量把控、新靶点和新技术平台等原创性研究、改变未来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建立全国多中心甚至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最后,周剑峰教授就CART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痛点和瓶颈以及CART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天然分子和炎症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和癌症转移中的作用

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致力于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以及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在本次会议上,曹雪涛院士就他的实验室在天然分子和炎症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和癌症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精彩报告。曹雪涛院士首先讲述了肿瘤微环境以及肿瘤涉及到的调控免疫细胞。此外曹雪涛院士还详细介绍了原发肿瘤如何制造有利于原发肿瘤转移的环境,以及其团队在此方面开展的基础研究。希望随着基础机制的研究,肿瘤的治疗会得到进一步的进展。

骨髓瘤专题

骨髓瘤专题中共有7位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就骨髓瘤领域的相关热点话题进行探讨与分享。具体内容如下:

意大利都灵大学AntonioPalumbo教授长期从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完成多项浆细胞肿瘤临床试验,目前主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畅谈进展,共话蓝图第四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