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的一种),它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发热、面部蝶形红斑、关节肿痛、口腔溃疡、下肢浮肿等,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一
(一)一般表现:乏力,纳差,消瘦,发热等。
(二)皮肤黏膜损害:1面部蝶型红斑和盘状红斑;2光敏感,阳光照射后皮肤潮红、出现皮疹;3脱发,头发稀疏;4血管性皮肤病变;5黏膜病变,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三)关节和肌肉病变:关节炎或关节肿痛。但很少发生骨质破坏、畸形、关节脱位。部分患者有股骨头及肱骨无菌性坏死。10%有肌痛和肌酶活性增高。
(四)泌尿系损害:几乎所有患者迟早有肾脏损害。尿常规检查异常,如尿蛋白阳性、尿潜血阳性等;眼睑水肿、双下肢水肿等。重症SLE患者血清学检查尿素氮、血肌酐升高,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注意:狼疮性膀胱炎,狼疮性输尿管炎。
狼疮性肾炎世界卫生组织分类:
Ⅰ类:正常或很少改变疾病(1-4%)A无改变(以所有检查方法)。B普通显微镜正常但电镜或免役荧光检查有沉积。
Ⅱ类:系膜性肾小球肾炎(20%)A系膜增宽和/或轻度细胞增加。B中度细胞增加。
Ⅲ类:局灶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5%)A活动坏死性病变。B活动及硬化性病变。C硬化性病变。
Ⅳ类: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7%)A无节段性病变。B有活动坏死性病变。C有活动及硬化性病变。D硬化性病变。
Ⅴ类:膜性肾小球肾炎(13%)A纯膜性肾小球肾炎。B伴Ⅱ类A或B病变。C伴Ⅲ类A或B或C病变。D伴Ⅳ类A或B或C或D病变。
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及慢性指数:
1活动指数(计分0-24分):肾小球细胞高度增多,白细胞渗出,核碎裂/纤维素样坏死,细胞性新月体,透明性栓塞,小管间质炎症。
2慢性指数(计分0-12分):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硬化,纤维性新月体),小管间质病变(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注:每项按0,1,2,3,计分,核碎裂/纤维素样坏死及细胞性新月体计分再乘以2,活动性≥12是进展为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轻度或中度增加代表治疗后疾病可逆转。慢性指数≥4多数患者将进入末期尿毒症。
我国狼疮性肾炎(LN)多发于18-50岁女性,近半数(49.1%)患者病理类型为Ⅳ型。
(五)肺和胸膜病变:胸膜炎,胸膜腔积液,狼疮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肺栓塞,呼吸衰竭等。
(六)心血管系统表现:可侵及心肌、心包及心内膜,发生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衰等。
(七)血液系统病变:1贫血;2白细胞减少;3血小板减少;4其他。
(八)胃肠道症状:各种急腹症,可有恶心、呕吐及顽固性腹泻。可有急性胰腺炎、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增高等。注意少数表现为急腹症,为肠系膜血管痉挛或炎症引起,首先药物治疗。
(九)精神神经系统表现:狼疮患者情绪障碍常见,应重视。1癫痫;2脑血管病变;3周围神经病变;4精神症状;5其他。
(十)其他:淋巴结肿大,病理示反应性淋巴结炎或坏死性淋巴结炎。约50%妊妇狼疮加重或复发,多在妊娠的最后3月内或产后8周内。
二
(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贫血。
(二)尿常规检查: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三)血液化学检查:血沉快,高球蛋白血症,低补体,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高。
(四)自身抗体检查:1ANA其效价与病情活动程度不一定平行。2抗ds-DNA抗体具有诊断特异性,其效价可随病情缓解而下降。3抗Sm抗体标记性抗体,通常与病情活动性无关。4抗组蛋白抗体与病情活动相关。5抗SSA及SSB抗体部分患者阳性。6其他抗体:抗nRNP、抗rRNP、抗PCNA等可出现阳性。7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狼疮抗凝物(LAC)、抗β2-糖蛋白1抗体等部分患者阳性。8抗内皮素A型受体抗体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五)皮肤狼疮带试验(LBT)及其他活检: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人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出现一条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淀带,呈黄绿色,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与补体在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合物,SLE病人阳性率为50%~70%。
(六)其他检查:如抗细胞膜DNA抗体(抗cmDNA抗体)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早期患者表现不典型,可能仅有发热或关节肿痛等表现,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及时检查,综合分析,正确诊断。
链接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何发病?(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