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叫停陕西“引汉济渭”工程 指其未批擅建
原标题:未批擅建 环保部叫停陕西引汉济渭工程2013年1月7日,作为陕西省最大工程之一的陕西 南水北调 引汉济渭工程被国家环保部一纸行*处罚叫停。此次危机也是引汉济渭工程继2012年10月发生死伤36人大火危机之后的又一次危机。2013年1月6日,国家环保部官公开的《行*处罚决定书(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违反环评制度案)》显示: 经调查核实,你单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报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于2009年8月擅自开工建设。我部决定责令你单位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停止建设,罚款二十万元。你单位应于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停止建设。在通过我部环评批复之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 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表示,目前该办接受国家环保部相关处罚,并按照要求修改相关环评文件,上报国家环保部审批。本报了解到,投资167亿元、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该调水工程爆发此番环保危机,表面是由于当地边建边报批相关手续,急切开工建设引发,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与 一江清水送北京 的南水北调工程抢水的隐情。环保危机该工程目前只是进行勘探实验性质的工程,这是大型地下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必要工作,也曾建议环保部酌情处理。 被环保部处罚是迟早的事。 陕西省一位对引汉济渭工程具体施工有异议的不愿具名人士告诉: 引汉济渭工程对于缺水的陕西关中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至关重要,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毋庸置疑。然而,也正因此当地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难免有冒进的举动。 本报了解到该工程在环评、土地等手续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值得关注的是,其在有关手续仍未完善的情况下,开工建设。比如,该工程开工于2009年,但直到2012年11月才向国家环保部上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环评事宜的有关人士说,工程隧洞线路与自然保护区边界范围阐述不清,只是有一条隧道要穿越国家自然保护区,该条隧道到地面的最深处有2000米,最浅的也有500米,只是在环评文件中没有表达清楚。对于环保部的叫停,上述有关人士称,该工程目前只是进行勘探实验性质的工程,这是大型地下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必要工作,也曾建议环保部酌情处理,但环保部仍认定引汉济渭工程构成违法。急迫工程客观地说,引汉济渭工程的手续审批较为繁琐,因为牵扯到水利、国土、环保、发改委等多个部委的审批,其在审批速度上肯定有一个过程。本报了解到,在此番遭环保部叫停前,引汉济渭工程的土地、环评手续亦存在瑕疵,但这并没有引起当地的重视,反而采取边建设边完善有关手续的策略进行相关项目施工。也正是在相关土地、环评手续未完善前,已经局部开工的引汉济渭工程惹出了麻烦。除了被环保部处罚外,其相关工地大火也受到有关安监部门的关注。2012年10月10日,西安市周至县108国道38公里处,黄草坡引汉济渭工程六号洞项目部12间三层活动板房着火,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24人受伤。尽管这起事故并没有导致该工程被叫停,但其相关手续不完善被叫停整改也是必然的。资料显示,该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由黄金峡水利枢纽(含黄金峡泵站)、三河口水利枢纽及秦岭输水隧洞(含黄三段和越岭段)三大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167.6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75亿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83%。事实上,引汉济渭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前期工作于2004年启动,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于2008年4月上报水利部,2008年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查,2009年开工建设。但直到2011年引汉济渭工程才通过国家审批,2012年6月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按照陕西省的计划,该工程2012年建成三河口水库以下工程,并要求2015年全部竣工,实现汉江水引入渭河。从这一急切的工程进度安排,可以看出陕西省对这项工程的期待程度。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由于该工程横穿被誉为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这一生态复杂的山脉群落,其施工难度巨大,尤其在生态保护上遇到的难题不少。据悉,该工程涉及陕西朱鹮、天华山、周至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黑河湿地保护区及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而在这些环境复杂的生态保护区内施工,其如何降低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则是一个难点。据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士介绍,引汉济渭工程相关手续总计有14项。其中包括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环评报告、土地预审报告等手续。但在2012年6月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时,其有关项目的环评报告、土地预审报告等手续并未完善。对此,前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因为环评、土地手续操作比较复杂,审批时间也较长,因此,与陕西急切地需要开工的现实形成矛盾,这才有边开工建设有关项目,边完善相关文件的事实。客观地说,引汉济渭工程的手续审批较为繁琐,因为牵扯到水利、国土、环保、发改委等多个部委的审批,其在审批速度上肯定有一个过程。比如,水资源论证报告须长江水利委审批,工程土地预审报告须经国土资源部审查,环评报告则要上报环保部。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士也坦言, 因为这个项目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相互制约大,所以项目前期推进难度比较大。 据本报了解,目前 引汉济渭 工程的土地预审报告已初步经过国土资源部审查,并按照国土资源部意见,重新编制了补证相关材料,提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审核。而此番遭处罚的环评报告,目前正在按照环保部的要求,整改相关项目,并在2013年1月底前上报有关材料。争资源隐情被称为陕西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工程与目前实施的 一江清水送北京 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进行水资源博弈。陕西省缘何如此急迫地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当地经济界观察者分析指出,除了目前缺水的陕西关中城市群急迫地需要水资源支持发展的客观事实外,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情是,上述被称为陕西的南水北调工程与目前实施的 一江清水送北京 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间的水资源博弈。陕西省当地多位学者向指出,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作为陕西省经济重点区域的关中地区长期以挤占农业水、牺牲生态水、超采地下水为代价,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未来关中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3%提高到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而按照关中地区现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水资源,2015年西安就将出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严重水荒,到2020年关中地区年均缺水量仍有17亿立方米,一般干旱年缺水达24亿立方米。这也是引汉济渭迫切上马的客观背景。然而,尽管陕西省谋划引汉济渭工程由来已久,但是其建设则晚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于2003年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这项国家工程中涉及的中线水源地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建设。两大引水工程都涉及到汉江,但这对位于汉水下游的湖北省汉江平原来说,无疑是一场争资源的博弈。江汉平原是湖北经济命脉所在,南水北调加上引汉济渭,使得汉江水量大减,可能造成灌溉、饮水和污染等诸多难题。为此,湖北省也在启动引江(长江)济汉(汉江)工程。也正是由于牵扯水资源利益,两省曾对此互有意见。湖北希望陕西加强汉江水资源保护力度确保南水北调中期工程无忧,而陕西则在保护汉江一江清水的同时亦加紧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尽管此后,在两省得以和解,但是作为汉江上游省份的陕西,其引汉济渭与南水北调中期工程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资源博弈。这也是陕西急切开工引汉济渭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