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管理层提出“经济增长有下限”,缓解了此前投资者对经济可能失速的担忧。经济疲软情况下,投资者预期*策天平偏向“稳增长”。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是未来宏观*策的主要取向。 稳增长不会重走全面铺开的老路,而是发挥调结构、促改革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以点代面”维持必要的投资增速,拓展新领域消费大力扩大内需,对外合作促进外贸,将是有效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组合拳”。 将宏观*策趋势投射到股票市场上,沪综指区间震荡,创业板屡创新高。可以说,“市场先生”对于*策的解读堪称精准。 “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 7月以来,管理层频繁对宏观*策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取向进行表态。如果将6月也纳入到观察范围,可以看到市场对于宏观*策的预期经历了从恐慌到摇摆再到稳定的变化过程。 6月,由于央行在商业银行拆借市场进行了“压力测试”,令投资者担心管理层可能牺牲经济增长而达到调结构、防风险的目的,致使股票市场大跌。7月初首次提出“上下限”之后,投资者和分析人士解读不一,认为管理层对经济失速产生担忧、进而将出台刺激*策者有之,认为管理层不过是安抚情绪、仍会将调结构进行到底者亦有之。而到了目前,市场更倾向于认为宏观*策将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即在经济运行区间下限稳增长,在上限调结构。 与此同时,对于决策层不会出台短期刺激*策拉动GDP增长,市场也存在共识。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从经济动力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和出口应该是稳增长的主要目标,而消费则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并且是新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投资方面,未来决策层不会重走短期刺激、全面铺开的老路,而更多采取有保有压的新方式,高铁、信息设备、棚户区改造、西部开发,是目前最有可能出台刺激投资*策的领域。出口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延续,制造业竞争加剧及贸易摩擦频繁,令出口形势喜忧参半,*策的方向可能是改善对外合作贸易环境,同时鼓励产业升级以提高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竞争力。消费方面则需要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及拓展新领域消费需求。 而这些*策预期和可能出台的措施,也在最近一段时间精确地投射到了股票市场之上。 稳增长是“盾”沪综指兜底 与稳增长相关度最高的当属上证指数,原因在于该指数的权重成份股大多是与投资或出口相关的周期股,包括金融、地产、资源、制造等行业。如果说,*策为经济“兜底”,那么上证指数将为整个股市“兜底”。 昨日,在汇丰PMI创出11个月新低的消息公布后,上证指数并未受到重创,原因也在于此。因为有了*策保下限的预期,使得经济指标越差,*策预期越好。实际上,如果经济“下限”是GDP增速7.5%,那么二季度很可能就已经“触底”,这将对周期股价格形成支撑。 从结构上来看,基于*策有保有压的共识,股市里的周期板块恐难集体上涨,但依托*策的热点如能形成轮动,就足以支撑指数不出现大幅下跌。 比如,高铁板块近期的活跃就完全是基于投资重启的利好刺激。7月16日高铁投资重启的消息首先传出,当日晋西车轴、晋亿实业、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南北车等高铁概念股大涨;昨日晚间再次有消息称国务院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如果未来铁路投资相关*策能够进一步落实,高铁板块将成为支撑指数的重要力量。 除了高铁以外,通信设备投资、城镇化与棚户区改造、西部开发等也在“可刺激”的范围内,这也形成了较强的潜在动能以推升指数。 总体来看,稳增长*策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了一道经济防线,也将以热点轮动的方式形成一道市场防线。 调结构是“矛”创业板新高 毋庸置疑,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已经走出了牛市行情,尽管技术分析人士及价值投资者对这一群体存在相当程度的质疑。如何看待创业板指数即将突破历史高点的走势? 符合调结构的*策大方向、有望成为新经济增长引擎,是创业板走牛的首要原因。如果说稳增长是下限,是盾,那么调整经济结构无疑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实现高增长的希望,它是矛。而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新兴产业股票集中的创业板恰恰迎合了调结构的方向,创业板的进攻性也由此而生。以年内走势最强的传媒及移动互联为例,这两个行业实际上是决策层拓展信息消费,同时也是相关行业*策以及技术革新的最大受益者。 其次,是投资者行为对成长盛宴的强化。资金与股价已经形成了循环强化的正反馈,起点源于经济疲软和*策导向,趋势形成之后,基本面、估值、逻辑就不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从创业板成交额的趋势来看,尽管整个市场没有明显增量资金进入,但创业板却在持续吸金,对于该群体来讲,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相信股价上涨的投资者为极少数,其边际资金带来的价格上涨幅度也可能是巨大的。 最后,创业板指数本身具有一定的“幻象”成份。创业板指数的权重是按照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加权(二者权重比2:1),在今年的行情中,由于大市值创业板股票的活跃程度更高,因此指数实际上反映了创业板中最强势股的价格变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创业板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为68.56%,而涨幅超过指数的创业板股票只有91只,占比仅三成,并且尚有大约两成的创业板股票年内出现下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资金在炒作创业板股票的过程中,并非完全盲目。 总体来看,创业板持续创出新高,是市场资金在经济环境与*策导向之下的必然结果,在没有重大预期变化的情况下,这一趋势大概率将延续。
尽管分期付款是客车企业必不可少的销售工具,但此一幕与前几年的工程机械行业的情况有些相似,而国内不少工程制造企业至今仍在消化坏账,一些汽车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忧。
姚明改变世界的是精神不是肌肉中国体育已断层,热点资讯,
12月16日,A股市场迎来第4只保险股新华保险,由于H股破发,所以市场对其当日表现充满期待。在疲弱的港股市场走势下,新华保险H股首日上市未能幸免,开盘即告破发,且几乎以最低价报收,收盘价较招股价跌9.82%。“股价高低不是公司能控制的。”公司高管对此表示,并认为坚持中长期持有将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但新华保险A股走出了H股破发的阴影,开盘A股集合竞价报25.15元/股,随后震荡上行,并带动其他保险股展开反弹,截至收盘报26.44元/股,以13.72%的涨幅领涨保险股,而中国人寿上涨1.38%,中国平安上涨2.07%,中国太保上涨2.18%。另外,当日沪指大涨43.95点,涨幅2.02%。A、H股表现迥异在新华保险A股上市前夜,上证指数已经失守2200点整数关口,创下33个月以来的新低。“A股市场在盘口来看的话,昨天是连续第6个交易日出现恐慌性的下跌了。面对大盘天天无理由下跌的现实,很多投资者觉得恐慌程度可以跟2008年相比。”16日,中信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李奇男表示。15日,A股市场保险股纷纷下跌,其中中国人寿一度触及跌停,跌幅达8.89%。除了近期走势超强后的大幅补跌,中国人寿的暴跌是否也受累于新华保险H股上市首日的疲弱表现?“新华保险上市前可能有机构护盘中国人寿,现获利撤出。”海通证券一分析师对此表示。那么为何新华保险A股最终并没有受到H股破发的影响?市场普遍的看法是:A股的投资者对新华保险的认可度更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申购A股的热情远高于H股。新华保险14日发布的港股公告显示,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未获足额认购,认购倍数仅为0.56倍。而A股发行下冻结资金约513亿元,创下今年所有IPO项目下冻结资金之最;最终下认购倍数达57.18倍,为今年发行规模在15亿元以上所有IPO项目认购倍数最高。对此,国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港股投资者申购热情不高,主要是受到近期资本市场的严峻环境所影响,并且近期股指的步步走低,也加剧了投资者对保险股投资收益的担忧。不过,李奇男认为,虽然为防止市场出现破发动作,中金把新华保险询价时候的28元/股下调,而新华保险A股上市首日也上涨超10%,但以H股的价格看,折合人民币还是不足25元/股,因此港股的下跌仍有可能会带动新华保险在A股市场出现下调,首日开盘25元/股的价格并不一定守得住。券商乐观不过,综合各家券商资料发现,虽然逆市发行,此次机构对新华保险A股上市后的表现大体持乐观态度。据全景统计,券商对该股预测的平均价为32.69元/股,较发行价高40.6%。“目前资本市场对经济和保险行业增长担忧加剧,寿险公司普遍估值水平不高,按照2011年12月15日三家已上市A股保险公司收盘价计算,寿险业务2011年内含价值倍数为1..56倍。用该倍数对新华保险进行估值,公司价值837亿-974亿元,对应每股价值26..7元。”申银万国最新研报指出,考虑到此前元/股的询价区间,上市后可给予一定的流动性溢价,并且未来随着公司经营改善的确认,股价仍有提升空间。上市后流通市值偏小,享受一定的小盘保险股溢价——这是券商对新华保险基本看好的主要原因。如东北证券研报显示,考虑到新华保险仅发行1.5亿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及流通股本均较小,所以其股价弹性较大,上市后股价高开的可能性很大。而从公司基本面来看,海通证券认为,投资寿险公司的逻辑并未改变。“新华人寿银保业务占七成以上,上市筹集到资金将能够用于支撑其银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银保收入负增长20%,基数低,明年保费增速将比较高。”因此,“新华保险在28元/股以下,中国人寿在15.6元/股以下都是比较安全的”。另外,结合市场环境及主板上市后的首日表现综合分析,银河证券认为公司上市后的价格区间为28..2元/股。查阅资料发现,之前其它三大保险股A股上市首日均表现不俗。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收涨106.2%;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收涨38.43%;2007年12月25日,中国太保收涨60.57%。
在勘查开采规模上,公司与开发所在地主管部门做好各项衔接,在空间布局上,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部门的协调,使矿业权与土地使用权审批顺利,实现矿业权优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