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嘴懒和嘴碎
武汉一朋友对我说,北京人普遍嘴巴懒。我说此话怎讲?他道:你要是问他个路,他要么用手指指,却不说话;要么嘴里嘣几个字,或者说个半拉子话,就是不肯痛痛快快告诉你,一副不带理人的样子。
不久前,他的话让我得到亲身体验。那天去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因为从小道抄近路,一时迷了方向,感觉应该就在附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东厂胡同。便向一个坐在树荫下摇扇子的男子问路。此人也不正眼看我,只是用手向东指指,嘴里说“楼后面。”我抬头看东侧方向有三幢高楼,不知究竟是哪座楼,便再问:“师傅,哪幢楼?”对方说“白楼。”可巧,三幢楼有两幢是白色的,我还是不明白应该朝左还是朝右,只好又问道:“是左边这幢还是右边?”那人明显有些不耐烦了,嘴巴再嘣出两个字:“高的。”说完便展开他手中的一本书去看,那意思让我不要再打搅他。
这人前后一共只说出七个字。操!对他如此不屑理人的态度我简直想骂娘了。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你既然给别人指道,就一下子说清楚,何必摆出一副二大爷的嘴脸呢?
有人给北京人讲情,说这些年全中国的各类人群涌向北京,搞得北京交通拥堵、秩序混乱、肮脏不堪,令北京人烦不胜烦。这倒也是事实,可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人民到自己的首都来,谁不乐意可以到别的城市去定居嘛,又没人拦着你。再说啦,每年全国人民向北京提供多少支援,无论是山东的蔬菜,还是东北的稻米,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只能是死城一座。作为首都公民,连这点担当都没有,这是什么样的胸襟和素质。
嘴懒就让他懒去吧,他不理你,你也别招他惹他。可北京人还有个讨厌的毛病,嘴碎。
看到一篇文章《北京人的嘴巴功夫》,说公交车上,有个外地小伙手拿一张北京市地图,问售票员到颐和园该在哪下车?售票员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在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也是正常的提醒,可售票员的话并未说完,接下来她说:拿张地图都弄不明白,还看什么劲!
操!你一个售票员,把情况告诉人家,履行了你的职责,不就完了,何必再添上两句挖苦和奚落?
但是不行,北京人骨子里自命不凡的心态,总是要在嘴皮子上过足瘾。
几个外地人在北京饭馆里点菜,照着菜谱点了八道菜,服务员记了账,这时有人提出将宫保鸡丁改成鱼香肉丝,将京酱肉丝改成软炸腰花,服务员一边改菜单一边说:怎么呐,进了北京城眼都看花了?
客人要换两个菜,你改下就得了,非得捎带上一句损人的话吗?
北京人的嘴碎,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除了啰嗦、絮叨外,最关键的是言词尖酸,用语刻薄,不放过任何讥讽、挖苦、嘲弄人的机会,说出的话带钩子,十分难听、伤人。这让我想起民间那句俗语:放屁带刺。
当然这毛病不限于对外地人,他们之间也是如此。比如一大早,父亲从外面溜弯回来,见儿子仍躺在床睡懒觉,就来了一通骂:太阳都烧着腚眼了,还给那儿挺尸!老大不小了,整天恋着被窝,没一点精神头,像个男人不?不怕哪天一觉睡到阎王那儿去!
儿子也不是省油的灯,被吵醒了,很不情愿,一边洗刷,一边嘴里不停地絮叨:见天跟索命鬼似得,一个觉也不让人睡。这又不是冬天,溜溜腿图个脚不冷。大热的天就早上这会儿凉快,不睡觉朝外面瞎跑啥,说不定哪天被车撞啦!
嘴碎的北京人,就是在天天相互掐斗里过日子。
北京人嘴碎的毛病,让他们过足了嘴瘾,享尽了心理优越感。但是,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有件真实的事。一个北京中年男人去安徽某城市出差,晚上无事去电影院看电影。找到自己位置后,已经被几个青年人占了。因为影院里空座很多,青年让他随便找位置坐。北京人偏不,非要按号入座,因为觉得自己在理,嘴碎的毛病出来了,就用一通大道理教训人:万事都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牙齿不知酸甜。乘火车你能随便坐吗?你咋不坐火车头上?教室里你能随便坐么?你咋不坐讲台上?你家老爷子做寿时你能随便坐吗……话越说越稠,越说越损,把对方惹恼了,几个青年也不多话,上去一顿恶奏,竟将北京中年人打死。
有人就此调侃说:嘴碎的北京人出来混,迟早要吃亏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