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沧州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64760
TUhjnbcbe - 2020/6/29 13:4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沧州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摘要 分析了沧州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包括玉米大斑病、玉米粗缩病毒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蚜虫、玉米螟和玉米蓟马等,以供参考。


中国论文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对策;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136-01


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玉米是沧州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均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40万hm2和270万t,分别占河北省的13%和18%[1]。但通过近几年来调查显示,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无论是在种类还是面积上,都有增大趋势,已经严重影响沧州地区玉米产量。基于此,进一步加强玉米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技术研究,对于推进玉米高产栽培有重要意义。


1 病害防治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也被称作枯叶病或叶斑病,是沧州地区北部,包括青县、任丘等地玉米种植区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大斑病属真菌病害,其病原菌是毛球腔菌属真菌――凸脐蠕孢菌侵染引起。大斑病发病初期,首先会在叶片出现类似水渍状的斑点,呈青灰色。随后,该斑点会沿叶脉方向扩展,最终形成长5~10 、宽约1 的梭形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会逐渐融合,导致叶片枯黄坏死[2]。大斑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该病菌主要通过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在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近年来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已经成为加剧玉米大斑病的重要途径。对于大斑病的防控,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推广抗病品种。同时,也可配合一定的间作和加大密度。另外,合理施肥,及时施肥,培育壮苗也是有效的措施。对于已经发病的地块,则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喷施。


1.2 玉米粗缩病毒病


玉米粗缩病毒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该病主要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2种,在沧州市玉米主产区2种病混合发生比例较大。该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玉米出苗后,该病毒即可侵染,至拔节初期开始显症。发病植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明显。与正常植株相比,感病植株株高一般都不到健康植株株高的1/2。感病植株叶片叶脉常出现褪绿或透明的虚线状排列的小点,小点还会随生育进程增多。反观叶片北面,一般会出现一些大小、长度不等的脉突。感粗缩病毒病较重的植株一般都无法正常抽出雄穗,或者全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该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非常大[3]。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治主要在于前期防控。在沧州地区小麦―玉米两熟连作地区,前茬小麦收获后最好进行灭茬。另外,在玉米苗期根据预测预报对灰飞虱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具体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其病原菌为丝轴黑粉菌。该病在沧州地区春播玉米区发病较重,夏播玉米次之。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率可达70%,一般年份也有5%。虽然该病发生造成的损失有降低趋势,但仍是沧州地区春播玉米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可在粪肥或土壤中越冬,在玉米苗期进行侵染。由于该病发生时,初期表现并不明显,一般都是在抽雄吐丝后才开始显症。因此,该病一旦已经看到显症,则植株很难再有收成。因此,对于该病的防控主要做好前期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种质资源检验检疫,最大限度的防止带病种子传入;二是避免连作,可考虑与大豆、高粱、花生等作物轮作倒茬,条件允许地区,在播种前可隔年进行深耕整地;三是必要时,也需要配合化学药剂防治。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仍是采用三唑酮乳油、多菌灵或者速保利等药剂进行拌种。


2 虫害防治


2.1 玉米蚜虫


蚜虫,属同翅目,蚜科的一类害虫,也称为腻虫,一直都是沧州地区玉米主要的虫害之一。不同年份发生情况有所差异。不仅在抽穗灌浆期发生,有的年份该虫害发生还可提前到苗期。比如,在2014年沧县调查显示,苗期部分地块有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 500头。总体来看,沧州地区蚜虫发生,春玉米严重,夏玉米次之。在玉米苗期,一般都是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在沧州地区,玉米抽雄期,正是温度适合却湿度较高的阶段,非常有利于蚜虫增殖。对于玉米蚜虫的防治,应重点放在玉米抽雄扬花前。尤其是杂草较重发生的田块,玉米蚜虫更要加强防治。具体来说,防治玉米蚜虫,首先要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其次,在达到防治标准时,可以选用50%抗蚜威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


2.2 玉米螟


玉米螟,沧州地区也称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近年来,随着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增大,在沧州地区发病有逐年加重趋势。以2011―2014年调查为例,河间、献县等县区调查结果显示,百株活虫数平均为9.8头,与前3年年相比增加29%;越冬幼虫死亡率9.8%,与前3年年相比下降了38.8%。因此,进一步加强玉米螟防治很有必要。玉米螟传播主要是借助风力。3龄前,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心叶、雄穗、苞叶等[4]。4龄后,害虫开始为害玉米茎秆,此时害虫对玉米植株整体的危害更大,包括破坏茎秆内部水分和养分疏导组织,影响能量分配,最终影响产量。对玉米螟的防治,首选农业措施,包括对农田进行前茬作物病残体的焚毁,翻耕土地,消灭越冬虫源;适当进行轮作倒茬,选用抗虫品种。防治玉米螟,也可配合化学防治,主要是根据田间虫卵孵化程度,抓住关键时期,比如在大喇叭口期可用 3%辛硫磷颗粒剂3 750 g/hm2+细砂75 kg/hm2 施于心叶内;也可用 20%氰戊?灭多威 2 000 倍液或25%辛?氰乳油 1 500 倍药液进行喷雾防治。


2.3 玉米蓟马


蓟马是一类发生比较广泛的害虫,属缨翅目,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受蓟马为害的玉米叶片,其边缘会出现断断续续的银灰色小斑条,继续危害可发现叶片会呈干枯状。蓟马对玉米的危害一般都在心叶以内,不仅不易被发现,而且防治也相对困难[2]。受害的玉米心叶不能展开,扭曲,似牛尾状,且有黏液流出。近年来调查发现,沧州地区玉米蓟马一般虫株率达30%,单株虫量8~20头,个别严重的高达100头。防治玉米蓟马,一般可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450 mL/hm2对水450 kg/hm2常规喷雾,对卷成“牛尾巴”状畸形的苗,从顶部掐掉一部分,促进心叶展出。喷药时,注意喷施玉米心叶内和田间、地头杂草,还可兼治灰飞虱。施药时间选择10:00前或15:00后,避开高温,避免造成药害。


3 参考文献


[1] 左秀梅.沧州市夏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28.


[2]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5,31(5):63-65.


[3] 李天洋.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4(19):153.


[4] 郭凤银,朱忠选,刘先竹,等.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0(9):48-49.

1
查看完整版本: 沧州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