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冬季各种病毒大流行羊气肿疽黑腿病出现
TUhjnbcbe - 2023/5/3 21:51:00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突然发病,在骨肉丰满处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压之呈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

梭状芽胞杆菌属气肿疽梭菌,是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在病料中一般为直形,单在或成对排列,这是与形成长链的腐败梭菌在形成上的主要区别之一。气肿疽梭菌有鞭毛抗原、菌体抗原及芽孢抗原,与腐败梭菌有共同芽胞抗原;可产生包括具有溶血性和坏死活性的α霉素,透明质酸酶及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毒素,这些外毒素不耐热。

本病传染源为病羊。其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处理不当,污染饲料、土壤及水源,特别是土壤被污染后,芽胞能长期生存,成为持久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羊只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草或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黏膜侵入血液。绵羊气肿疽则多为创伤感染,即芽胞随泥土通过产羔、断尾、剪毛、去势等创伤进入组织而感染。草场或放牧地,被气肿疽梭菌污染,此病将会年复一年在易感动物中有规律地重新出现。

本病多发生在潮湿的山谷牧场及低湿的沼泽地区,多见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易感性无性别差别。

潜伏期多为1~3天,间或可达5天。体温升到41~42℃,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步态僵硬,有的出现跛行,口角流出含泡沫唾液。臀部、股后、胸和颈部肌肉丰满处肿胀。初期肿胀部有热痛,一天后肿胀部中央发凉,疼痛消失,皮肤呈蓝红色以至黑色,触摸时有捻发音,叩诊时有鼓响音。附近淋巴结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因产羔而从产道感染的母羊,会阴部有暗红色肿胀,并很快死亡。

尸体因皮下结缔组织气肿及瘤胃臌气而显著膨胀。又因肺脏在濒死期水肿的结果,由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门也有血气泡,有特殊的恶臭;在病变中央周围,肌肉颜色较淡,有数量不等的夹杂有气泡的黄色或淡红色的水肿液,尤以结缔组织中液体最

多。淋巴结肿胀,有液体浸润及出血点。肺充血、出血、小叶间胶样浸润或气肿。肝、肾呈暗黑色,常充血,稍肿大,有豆粒至核桃大小的坏死灶,切开有大量血液和气泡流出,切面呈海绵状。有时心肌变性,色淡而脆,心脏内外膜有出血斑,心包液暗红且增多。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如为产道感染,可见母羊会阴部皮肤和阴道黏膜坏死,股部肌肉肿胀,颜色变黑。

因为气肿疽的症状及剖检变化特殊,很易辨认。进一步确诊取肿胀部位的肌肉、肝、水肿液,做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将病料制成5~10倍乳剂,以0.5~1毫升注入豚鼠股部肌肉,于24~48小时死亡。剖检肌肉呈黑红色,且干燥,腹股沟部通常可见少量气泡。

本病易与炭疽、巴氏杆菌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炭疽可使各种动物感染,局部肿胀为水肿性,没有捻发音,脾高度肿大,取末梢血涂片镜检,见荚膜竹节状的炭疽杆菌,炭疽沉淀试验阳性。巴氏杆菌病的肿胀部主要见于咽喉部和颈部,为炎性水肿,硬固

热痛,但不产气,无捻发音,常伴发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的症状与病变,血液或实质脏器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

1、本病流行地区及其周围,每年春、秋季节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预防注射,近年来又研制成功气肿疽、巴氏杆菌病二联疫苗,对两种病的免疫期各为1年。

2.将同群未发病的羊只立即转移到另外的牧场或改换饲料,也可用抗气肿疽血清或抗生素、碳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常可使流行

停止。

3.病畜圈栏、用具以及被污染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和垫草等应焚烧销毁。死羊严禁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

病羊隔离治疗。

1.局部治疗,用加有8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的0.25%~0.5%普鲁卡因溶液10毫升,于肿胀部周围分点注射。或用1%~2%高锰酸钾水溶液于肿胀周围分点注射。

2.全身治疗早期用抗气肿疽血清,皮下、静脉或腹腔注射30~50毫升,病情严重的可隔8~12小时再注射1次。经验证明,本病的最初阶段应用青霉素、四环素等有良好作用。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四环素0.5~1克,溶于葡萄糖盐水中,静注,每天2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各种病毒大流行羊气肿疽黑腿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