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放射科发现甲状舌管囊肿一例 [复制链接]

1#

医院放射科近日在对一位56岁女性病人行颈椎CT检查时诊断一例甲状舌管囊肿。此病例平时工作中不太常见,一般人不太熟悉,故在此赘述一些甲状舌管囊肿的相关知识。

甲状舌管囊肿的形成与甲状腺在胚胎时期的发育形成过程有关,甲状舌管囊肿虽为先天性疾病,但生后不一定立即被发现,一般在6-12岁发现,有时成年后才发现。个别病人可发生癌变。甲状舌管囊肿以男性居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50%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占原发颈部肿物的40%,占先天性颈部疼痛原因的70%。CT诊断甲状舌管囊肿有较高的价值,CT检查可确认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及其与舌骨的关系。CT特征为颈前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光滑薄壁肿块,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表现为不规则形。大小为0.5-6cm,多数为1.5-3cm。囊内液体CT值10-18HU,CT值高反映蛋白含量高和伴有感染,囊肿常不分叶,偶见分隔。

囊肿大多数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根部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常见。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临床上常见者多如胡桃大,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除颈正中发现一球形软块外,多无其他自觉症状。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肿,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能扪得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故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可根据其部位和随吞咽移动等而作出。囊肿如发生在靠近舌盲孔部位,则有舌根部肿胀,吞咽、说话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囊肿可经舌盲孔与口腔相通而引起继发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症状,并可自行穿破,或经切开引流而形成瘘管,经久不愈,经常有蛋清样分泌物自瘘管处流出,瘘管可自行封闭,因引流不畅又出现急性感染而再次破溃。有时穿刺检查可抽出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性液体。对甲状舌管瘘还可行碘油造影以明确其瘘管行径。

甲状舌管囊肿要与其它颈部肿块鉴别:颏下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第二腮裂囊肿,异位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锥状叶,囊状水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舌下囊肿,喉含气囊肿和甲状旁腺囊肿等,多可据肿物所在部位和性状做出鉴别。

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可有复发,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在于舌骨中央部分的切除,摘除囊肿而不切除舌骨的中央部分,易残留舌骨上方的导管,这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在切除舌骨中央部分后,将导管向上分离到舌根盲孔部位,即可将导管全部切除。反复感染或经过多次手术复发的甲状舌管瘘,手术复发率更高,可在判明主要瘘管走向后,作瘘管及其周围软组织,包括舌骨中央部分,直达舌盲孔附近的整块组织切除,即可提高多次复发的甲状舌管瘘的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陈瑛编《医师速查丛书五官科速查》,山东科技出版社,,P;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高世明编《医院诊疗常规》,安徽科技出版社,,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