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传统上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不同。但WHO认为它们的不同是表现形式和时相,一个表现为肿块,另一个表现为白血病,因此将它们归为同一疾病。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主要由于它们的瘤负荷差异所致。
病例提供者:医院血液科
病例整理者:张姝医院检验科
审校:医院血液科
现病史
实验室检查
1.1细胞形态学
1.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但分类无明显异常。
1.3外周血常规检查
1.4生化检查
老师们的讨论
细胞人和他们的学生群
骨髓形态学报告结果
流式细胞学结果
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
专家组评析
细胞形态专家组:张建富
该患者最终诊断:1、ALL2、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你们会说,为何不诊断或为何不按下列报告方式报告呢?
1、淋巴瘤白血病
2、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其实,这样的报告方式,对于本患者是可以的。?同学们看该患者的病史,-11-1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示:B细胞淋巴瘤,但具体亚型不能明确。因此,我们知道了该患者先诊断了淋巴瘤,骨髓诊断在后,你们的报告方式完全正确。但有时我们要注意是:
1.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其实是一个概念。从WHO关于淋系白血病分型起。就将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为B/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T-ALL/LBL)。以淋巴组织和器官受累为主,骨髓淋巴母细胞比例<25%,称为LBL,否则诊为ALL。个别既有明显肿块,又有明显骨髓侵犯,确难以确定发生先后顺序的,则笼统诊断为B/T-ALL/LBL。
2.根据本患者病史,该医院就诊,几次骨髓穿刺,骨髓中都说未见异常细胞,可能确实没有,也可能比例少,不敢说。因此根据先后顺序,诊断LBL非常正确。
3.那我们为何诊断ALL呢?我当时想,该患者11月前都没能诊断LBL,骨髓也未见异常。11份骨髓和组织中均有大量的淋巴母细胞出现。属于同时出现,因此,我们这样诊断也没问题!
3.对于骨髓淋巴母细胞比例应达到多少诊断ALL,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这个比例必须达20%。但许多治疗方案是以骨髓淋巴母细胞≥25%作为确定白血病的界限。因此,我院多采用25%。
4.关于淋巴瘤我还想多说几句。一、患者有无诊断淋巴瘤?二、采用何种方式诊断淋巴瘤(淋巴结活检?何处淋巴结活检?医院诊断?)?
三、诊断何种类型淋巴瘤?四、淋巴结活检时有无骨髓穿刺检查?五、骨髓中有无异常细胞?以上情况在骨髓分析前要要搞清楚。
可能出现的结果:1.病例活检诊断淋巴瘤,骨髓正常,即无异常细胞和吞噬组织细胞。出描述报告。
2.病理活检诊断淋巴瘤,骨髓中无异常细胞,但出现了组织细胞和吞噬组织细胞。此时,我们可以报告噬血细胞综合症。
3.复查骨髓时,更要注意有无异常细胞出现和噬血细胞,如出现异常细胞。一可能是淋巴瘤骨髓浸润,必须组化和免疫分型等证实。二可能会是MDS和或急性髓系白血病,即治疗相关MDS和或白血病。不要一味只考虑淋巴瘤骨髓浸润或淋巴瘤白血病!如无异常细胞或比例低,无组织细胞和吞噬组织细胞,出描述报告。出现了噬血细胞,同样可以报告噬血细胞综合症。
4.病例活检诊断淋巴瘤,骨髓中有少量异常细胞。这时,你可以描述诊断!建议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5.骨髓中见异常细胞,比例较多,但<20%,这时你必须组化染色(POX和PAS),排除髓系。可以报告淋巴瘤骨髓浸润,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6.异常≥20%(我院要求≥25%),组化染色,同样排除髓系。报告ALL或淋巴瘤白血病,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传统上将白血病和淋巴瘤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它们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但是,新的知识告诉人们,它们在形态上、免疫分型上和遗传学上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时相,一个表现为肿块,另一个表现为白血病(播散性),随着疾病进展均可以出现另一种形式。因此,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应该属于同一种疾病,WHO分类将它们归为同一疾病。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主要由于它们的瘤负荷差异所致。在病理学家和临床专家中达成了共识。
流式细胞诊断组王慧
该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提示伴CD5+,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面我来谈谈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点: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原始细胞几乎全部表达CD19,cCD79a,cCD22,但非B系特异性的,高强度表达或几种抗原表达的组合高度支持B系。多数病例原始细胞表达CD10,表面CD22和TDT,CD20和CD34表达不定,CD45表达强度变化很大,可比正常淋巴细胞弱,或完全阴性,或荧光强度呈由弱到阴性的连续分布,髓系抗原CD13,CD33,CD15可以阳性,伴CD13+CD33+B-ALL常出现t(9;22),而伴CD15+B-ALL常常伴MLL异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原始细胞表达TDT,不定表达CD2,CD3,CD4,CD5,CD8,CD7和cCD3阳性率最高,但只有cCD3是系列特异性的,CD4和CD8常双阳性,CD10也可能阳性,但也不是T-ALL特异性的,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最特异的标志是CD99,CD34和CD1a。
细胞遗传学组(仇海荣、杨慧、郭睿)、分子生物学组(乔纯)联合诊断:
该患者,薛XX,男,30岁,骨髓常规检查时,送检了染色体分析、FISH方法检测了BCR/ABL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了IGH、IGK。结果:1.常规染色体检查为46,XY〔20〕。此结果示:分析20个细胞中期分裂象,未见异常核型。2.FISH结果,BCR/ABL:0/(<1.0%)。此结果为分析间期细胞个,未见BCR/ABL融合基因。说明患者无BCR/ABL基因重组。与常规染色体检查未见t(9;22)(q34.1;q11.2)一致。分子生物学检查:IGH和IGK,结果示阳性,表明存在B系的单克隆细胞。IGH基因的功能性重排一般先发生D-J重排,再发生V-DJ重排。几乎所有的B-ALL/LBL都有IGH基因克隆性重排。70%的B-ALL患者TCR基因亦可重排,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有TCRB的重排,60%的患者会有TCRG的重排。文献复习在WHO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类标准中,将B-ALL分为:一、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二、非特指型(除特征性重现性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改变外的其他B-ALL)两大类。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B-ALL又分为9个亚类。1.伴t(9;22)(q34.1;q11.2);融合基因BCR/ABL。大家都知道本亚型临床预后差。2.伴t(v;11q23.3);KMT2A重排。3.伴t(12;21)(p13.2;q22.1);融合基因ETV6-RUNX1。4.伴超二倍体核型。5.伴亚二倍体核型。6.伴t(5;14)(q31.1;32.3);融合基因IL3-IGH。7.伴t(1;19)(q23;p13.3)融合基因TCF3-PBX1。8.BCR/ABL样B-ALL。9.伴21号染色体内部扩增(iAMP21,暂定型)。B-ALL伴iAMP21是一种重现性的遗传学异常。FISH是最有效及可靠的检测iAMP21的方法,FISH检测到存在5个及以上RUNX1基因拷贝或中期FISH检测到单条异常21号染色体上存在3个或更多的RUNX1额外拷贝数即为阳性。
iAMP21在儿童ALL中发病率为2.0%,并常发生于较大年龄组(中位年龄9岁)。成人患者少见。此类患者白细胞总数较低(中位5X/L),临床预后差。按高危方案治疗的无事件生存率此标危方案明显提高。B-ALL伴涉及酪氨酸激酶或细胞因子受体的易位(BCR/ABL1样B-ALL)。这一新分类非常重要,因为预后不佳。某些病例对TKI治疗有效。但临床诊断非常困难。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类型患者中的基因或遗传学异常,研究发现91%的Ph-likeALL患者有染色体重排或其他的遗传改变,可激活细胞因子受体或激酶信号。累及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CRLF2),以及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截断和激活的重排。CRLF2易位常同时伴有JAK突变,在唐氏综合症的儿童中发生率较高。临床预后差,复发风险高,应用TKI或JAK抑制剂可改善治疗效果。
病例提供者
王琰,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技师。年医院血液科实验室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病例整理者
张姝,?女,检验技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医院检验科。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