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有没有同感,自从当了妈后,也是服气咱自己,在照顾宝宝这件事上,绝对是“福尔摩斯”本“斯”。
一般人看不出的变化,在咱当妈的眼里,那是一看一个准!
一旦娃身上长个不知来历的小疙瘩,那更是恐慌极了……
这不,萌萌妈就摸到宝宝脖子上方,耳后位置有个小疙瘩,滑滑的、还可以左右活动、不红不肿,再一联想之前网上刷到的新闻,顿时慌了神,医院检查……
那么,这个小疙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长在这里?什么医院呢?
首先,要定“位置”
判断一下“小疙瘩”在哪儿?是在颈部两侧还是耳后区,再或是下颌处。
需要先初步排除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腮腺炎”会引起耳后区肿大。
其次,要看“外观”,
明确一下有无充血红肿,“小疙瘩”有无破溃的情况。
最后,摸一摸“小疙瘩”
直观测定一下大小,活动度是否良好,有无黏连感,再用手按一按看宝宝是否感觉到疼痛或追问有无瘙痒等症状,以排除是否为蚊虫叮咬引起。
排除了上述问题,那么这些小疙瘩究竟是什么呢?
神秘的“小疙瘩”
通过临床及超声检查,这些颈部摸起来“滑滑”的“小疙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淋巴结”了。
淋巴家族很大,可以说遍布小宝宝的全身,但只能在浅表部位(如耳后、脖子)摸到,大的如蚕豆,小的像绿豆。
它就像宝宝健康的守护者和报警器,也是一道强有力的屏障,一旦免疫系统被攻破,“小疙瘩”就会变大,向我们报警孩子身体出现了状况。
“小疙瘩”在青春期之后就会慢慢缩小,这也是我们大人摸不到的原因。
“小疙瘩”需要治疗吗?
儿童淋巴结在2-8岁增长比较活跃,所以很多孩子就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淋巴结肿大,比如在颌下、耳后、颈后等有淋巴结突起的情况。
这些包块摸起来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压痛感,一般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
哪些情况需注意?
包块较大且硬
有明显的压痛感
固定不能滑动
持续发红、肿大
身体同时出现其它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或者口腔溃疡,咽炎亦或扁桃体发炎等
出现上述情况,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自行服药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