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癌术后,那些病理报告上的ldquo [复制链接]

1#

我们的胃癌手术后,切下来的标本会送检病理科,没几日,就会给我们出具一份详实的病理报告。

拿到这份报告,主管大夫常常会同家属讲解病患现行所处的肿瘤进展状况以及下一步的化疗等相关治疗手段。其中的“淋巴结转移”,则是每每提起的内容。

那么,“淋巴结转移”是什么意思,意味着病情到了很晚的地步了么?

先来提提,什么是“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在面对这样的解读,常常家属会分化出两种不正确的想法:一种是盲目乐观型:“反正也没见肿瘤转移到肝脏啥的,不用管”;一种则是过度悲观型:“天呐肿瘤都有转移了,真的到了药石无依的地步了么”。

这两种认知都不对。

淋巴结转移可见于胃癌的各个阶段,但是以进展期居多,不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和范围预示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正是基于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分期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的来说,淋巴结转移是确定胃癌病理分期、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帮助我们对当下肿瘤进展情况的一个具体把握,正是基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才能个体化的制定患者后续治疗方案,并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毕竟,淋巴结转移,是我们对于胃癌分期定性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评判标准。

说起淋巴结转移途径和胃癌的关系,要从以下慢慢讲起:

和许多肿瘤都是更喜欢从血液转移不同,胃癌最常见的反而就是淋巴结转移。

胃是腹部脏器中淋巴结分布最复杂的脏器之一。胃的淋巴引流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沿供应胃的动脉血管达到其根部,如左膈肌下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二是通过后腹膜淋巴结及淋巴管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管吻合支,如胰腺后支、脾动脉干等。胃的淋巴引流主要分成4区:胃小弯区、幽门上区、脾区,胃网膜左区及胃网膜右区。淋巴结转移伴随胃癌发生的全过程,随着病变的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增加。胃壁粘膜下层存在丰富的淋巴管网,为癌细胞侵犯淋巴系统奠定了组织解剖学基础。粘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约为3%,当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率可以达到11%~20%。

胃癌作为最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极具淋巴系统转移的趋向。由于胃壁内存有丰富的淋巴管网为胃癌细胞侵犯淋巴系统奠定了良好的解剖基础,而淋巴系统转移实质是胃癌整个疾病进展中的环节之一。因此,超过一半以上的胃癌患者在初诊或手术中即已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较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言,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低的复发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生存时间和复发风险的独立因素。

也正是这些原因,越来越多的胃肠外科医生都选择了在胃癌手术中清扫淋巴结。尽管手术方案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但是愈加标准的术式也在逐渐成熟和推广。

我们口中常说的根治性手术即能够做到“将肿瘤连根拔起”,是指原发肿瘤连同转移的淋巴结及受癌细胞侵犯的组织一并被切除,从而达到无肿瘤残存、治愈疾病的目的。

同时,一定程度上的手术范围内,清理出来的淋巴结数量相对越多,也能侧面证明外科医生的手术质量。理论上,淋巴结清扫的数目越多,术后患者的病理分期越准确,患者的预后越好。

所以,理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