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吸系统疾病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CV)、埃可病毒、腺病毒(ADV)、人类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易患本病。儿童有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有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由于年龄、体质、病原体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1.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缺乏、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婴幼儿起病急,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在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内可因发热引起惊厥。(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2.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2)咽结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膜炎,可伴球结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周。以婴幼儿多见,病变若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以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其他病原体也可引起类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病。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病原作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急性传染病早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2.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根据病毒内部的核苷酸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甲)、B(乙)、C(丙)3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1~4天。流感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症状在3~7天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2周。流感口服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最佳给药时间是症状出现48小时内。3.变应性鼻炎某些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感冒”症状,如流涕、打喷嚏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变应性鼻炎的可能,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尚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进行鉴别,以便指导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防止交又感染及并发症。2.抗感染治疗对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细菌感染则用抗菌药物。(1)抗病毒药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单纯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部分中药制剂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口服,每次2mg/kg,2次/日。(2)抗菌药物: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慼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对症治疗(1)高热可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2)发生热性惊厥者可予镇静、止惊等处理。(3)鼻塞者可酌情给予减充血剂,咽痛可予咽喉含片。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被动吸烟;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