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少数民族传媒生存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中新昆明10月15日电(胡远航)“少数民族新闻媒介大多是建国后伴随着官方目的出现的,这些特殊的新闻媒介和一般的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没有直接紧密的联系,正面临着内容单一、市场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以云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单晓红为代表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少数民族传媒生存“尴尬”,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单晓红说,以云南为例,该省少数民族新闻媒介大都经历了建国创办、文革停滞、改革开放复苏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特殊的新闻媒介和一般的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没有直接紧密的联系,发展十分不均衡,正遭遇发展的瓶颈。其具体表现为:市场开发能力薄弱,*策依赖非常高,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内容上求稳为主,形式僵化,内容单一,常常是娱乐功能一家独大。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卢毅刚直接用“尴尬”二字来形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媒介的生存境况,他称,尽管西部少数民族新闻媒介负载着少数民族区域厚重的信息和民族文化传播的内涵,但因资金投入有限以及自身的诸多原因,还停留在在贫瘠的新闻土壤和恶劣的媒介生态中挣扎求生的尴尬状态。单一僵化的新闻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受众关注*治危机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新闻诉求。
针对这一问题,单晓红支招,*府层面应该给予一定的*策支持和经济扶持,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公益性质。同时,应该建立更为完善合理的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献身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
卢毅刚则表示,虽然资金的引入是件好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软力量的提升。同时,*府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少数民族传播特区,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新闻媒介大多不具备成熟的外在市场环境,但其意义同样不可忽视。少数民族新闻媒介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立足区域环境解读民族文化,并在社会维稳中发挥更大的平衡作用,”卢刚毅说。(完)